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表示人体在环境条件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各项条件变化和激素...

如图表示人体在环境条件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各项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B.切除性腺——促性腺激素

C.饭后0.5h——胰高血糖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B 【解析】 分析曲线图,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增加,据此分析作答。 A、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食物缺碘时,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会减少,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类(多肽类),A错误; B、切除性腺后性激素分泌不足,通过机体的负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B正确; C、饭后0.5h,食物中的糖类转化为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故温度过高时,为维持机体温度平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不会增加,D错误。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所述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等

B.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

C.营养物质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

D.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的血浆pH7.357.45,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B.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查看答案

如图是人体感染H1N1病毒后,神经-激素-免疫调节共同调节清除病毒的过程。

1)当人感染H1N1病毒常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______改变了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当人精神状态不好时(如焦虑、紧张),更易感染H1N1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______

4)从图信息得到当人体受到焦虑紧张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传到下丘脑,再传到垂体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细胞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为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3)已知抗旱性(R)和多颗粒(D)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

①F2抗旱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

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依据真核细胞中______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______(填相同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______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15NH4Cl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核糖体的细菌。

将这些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______核糖核苷酸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______(填合成了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______,说明______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

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

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1

________

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2

________

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