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感染宿主细胞后,先形成复制型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母链为正链,子链为负链),转录时以负链为模板合成mRNA。下图为174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序列(正链)及其所指导合成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图中数字为氨基酸编号)。分析回答问题。
(1)基因D与E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分别是_______,翻译形成的一条肽链中分别含有________个肽键。
(2)基因E的负链DNA作为模板指导合成的mRNA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43%,mRNA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腺嘌呤分别占32%、22%。则与mRNA对应的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基因E的负链DNA作为模板指导合成的mRNA中,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核糖核甘酸。
(3)与宿主细胞的DNA复制相比,174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形成复制型双链DNA分子过程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4)由于174噬菌体单链DNA中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导致基因D.指导合成的肽链中第59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密码子为GUU、GUC、GUA和GUG)变成丙氨酸(密码子为GCU、GCC、GCA和GCG),则该基因中碱基替换情况是________。
(5)一个DNA分子上不同基因之间可以相互重叠,这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其主要的遗传学意义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小球藻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常用的实验材料,图1为小球藻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科研人员利用固定化技术探究光质对小球藻影响,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球藻液均分两份,一份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均分4组编号为A1~A4;另一份小球藻液不作处理,也均分4组编号为 B1~B4。然后将A1、A2、B1、B2置于3W白光下连续光照培养,将A3、A4、B3、B4置于3W黄红光下连续光照培养,分别测出它们的吸光度(吸光度间接衡量小球藻的生物量)和溶氧量,结果见图2、图3。分析回答问题。
图2不同光质对小球藻生物量的影响 图3不同光质对小球藻溶解氧产生的影响
(1)图1中过程①发生场所为________,物质Ⅹ是________,①~⑤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______。
(2)图2中吸光度B1明显大于A1,B3明显大于A3,这说明固定化技术对小球藻的增殖起_________。(选填“促进”“抑制”)作用。在培养前36小时内,白光和黄红光对小球藻生物量基本________(选填“有”“无”)影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由图3可知,各组小球藻液中的溶解氧都有所增加,原因是________;对小球藻溶解氧产生更有利的条件有________。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期病理基础,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AS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在人体细胞中主要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问题。
(1)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膜结构的不同点是________。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这与其结构中的________和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直接相关
(2)LDL通过途径①__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经过脱包被作用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整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3)细胞将乙酰CoA合成胆固醇的细胞器是________,胆固醇是构成________结构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血液中________的运输。
(4)当细胞内胆固醇过多时,细胞可通过________等途径调节胆固醇含量。
①提升还原酶的活性 ②增加细胞膜上LDL受体的数量 ③抑制LDL受体基因的表达 ④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
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 探究内容 | 实验方案 |
A | 酶的高效性 | 用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分解,待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 |
B | 酶的专一性 |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 |
C |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 用淀粉酶分别在100℃、60℃和0℃下催化淀粉水解,充分反应后,用碘液检测淀粉水解程度 |
D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用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
A.A B.B C.C D.D
有关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以及优生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选取某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家系进行调查,以判断其遗传方式
B.应随机取样进行发病率调查,但若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应舍弃
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指调查中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D.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
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B.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
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D.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