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将二倍体植物甲、乙、丙之间杂交,用显微镜观察杂交子代个体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 染色体数及配对状况 |
甲×乙 | 12条两两配对,2条不配对 |
乙×丙 | 4条两两配对,14条不配对 |
甲×丙 | 16条,均不配对 |
A. 观察的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B. 甲和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6条、8条
C. 甲、乙、丙三个物种中,甲和乙亲缘关系较近
D. 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的子代幼苗,可能形成四倍体的新物种
向动物卵巢中注射含3H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该过程DNA只复制一次)。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均具有放射性
B.丙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无放射性
C.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D.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经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会使气孔关闭。某同学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NaCl溶液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Cl溶液处理后,丙组植株光合速率不变的原因可能是光照强度限制了光合速率
B.用NaCl溶液处理乙植株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下降,[H]含量上升
C.若在A点适当提高甲组植株的光照强度,其光合速率会增大
D.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乙组植株的光饱和点将逐渐下降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实验操作 | 时间(min) | ||||
叶绿体悬浮液 | 试剂1 | 试剂2 | 光照强度 | CO2 | ||
甲 | 5 mL | 0.1%DCPIP溶液5~6滴 | 细胞等渗溶液配制的M溶液(1 mmol/L)2mL | 3 klx | 未通入 | 30 |
乙 | 5 mL | Y | 60 | |||
丙 | 5 mL | 细胞等渗溶液配制的M溶液(1 mmol/L)2mL | 1 klx | 65 | ||
丁 | 5 mL | Y | 120 |
A.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DCPIP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O2
B.实验乙、丁中Y为细胞等渗溶液2mL
C.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因未通入CO2,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D.一定范围内,照强度增大,光反应加快是本实验的结论之一
人的某些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与Na+和Cl-的跨膜运输有关,当CFTR蛋白结构异常时,会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肺部感染,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图为一个人体细胞内外不同的离子相对浓度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Na+排出成熟红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
C.如果大量Cl-进入神经细胞,将不利于兴奋(神经冲动)的形成
D.CFTR蛋白与Na+和Cl-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说明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如图所示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IV处于理想状态下。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I的下降趋势
C.出现曲线III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
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