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___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循环。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③表示的是__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____。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它们与同区域中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
(4)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____________形式再辐射,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___________效应。
(5)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B表示种群甲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的能量(KJ) | 1.1×108 | 2.0×107 | 1.9×109 | 9.0×107 | 3.4×106 |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 5.6×107 | 9.5×106 | 3.1×108 | 4.2×107 | 2.2×106 |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C表示甲种群用于______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____kJ。
(4)图中甲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应属于______(填序号)所对应的能量值。
(5)分析上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____kg。
(3)图乙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
(4)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近期,京、津、冀一带出现大量的美国白蛾,对树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白蛾的幼虫喜食桑叶,与家蚕构成了________关系,因此对养蚕业造成了极大威胁。
(2)在利用小蜂对白蛾进行防治时,需根据白蛾的种群密度及发生量来确定放蜂量。为了证明种群密度的调查数据接近真实值,调查时应注意取样的________性。而由于白蛾的活动特性,因此不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采用的________法。
(3)同样是外来物种,圆白菜则因其营养丰富、口感良好、适栽范围广等特点而迅速遍布全国,成为常见蔬菜品种。据报道,属于同一品种的圆白菜,在北京栽种长成的叶球约重1~3千克,在西藏栽种则叶球最大可达6.5千克。欲通过实验检验圆白菜叶球大小到底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的影响,设计实验思路如下:
实验处理:在圆白菜适于播种的季节,将部分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栽种,待收获时观察叶球大小。
预期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预期一: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期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甲和戊
B. 丁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C. 丙获得甲同化量的10%~20%
D. 该图未体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A〜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A、B、C表示生物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字母D代表大气中CO2,其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B.CO2被A的光合作用吸收转变成体内有机物质
C.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是指“A、B、C”→D
D.群落演替到稳定状态时,A→D与D→A的速率基本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