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

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

B.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过程①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过程⑤形成花药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②③产生等位基因,为诱变;④为杂交;⑤是花药离体培养;⑥是杂交;⑦为植物组织培养。 A、植株甲为AA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A和AAa两种;植株乙是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植株丙是Aa经花药离体培养的子代,基因型有A和a两种,A正确; B、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不定向性,B错误; C、过程①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由题意知,经过程⑦所得个体为单倍体,故该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C错误; D、过程⑤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代表葡萄糖

B.Y代表丙酮酸

C.M代表酒精和二氧化碳

D.N代表水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中的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中的蛋白质和磷脂都有关

C.细胞可利用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来降解自身衰老结构

D.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衰退,染色质收缩,细胞核变小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和磷脂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DNA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遗传信息

C.肌糖原可以作为肌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D.无机盐、蛋白质都可以维持渗透压

 

查看答案

某自然条件下闭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花瓣色素主要存在于花瓣细胞的中。若A基因和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二者为_______________基因(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2)若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人员将某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粉前需要去掉紫花植株的雄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代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注:高茎、矮茎基因分别为Dd表示)。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的雌性植株和_______________的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

①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