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腐霉茎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相...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腐霉茎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_______________

2)观察发现,玉米品种甲(纯系)对腐霉茎腐病表现为抗病,品种乙(纯系)表现为感病。

研究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全部为抗病;自交得中的抗病:感病,由此可推知抗病与感病由_________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研究人员又对进行单株自交,将每株收获的种子分别种植,观察表现型。有的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抗病、有的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有的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若上述三种的比例为_________,即可验证(2所得结论。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甲的抗病基因位于玉米1号染色体上。已知抗病玉米品种丙(纯系)的显性抗病基因Q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为了探究R1Q是不是相同基因,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

将品种甲与品种丙杂交得到均为抗病,自交,出现感病植株。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推测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是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号染色体发生_________,形成含_________基因的配子(只考虑Q基因);该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相对性状 非同源 与Q不是相同基因 交叉互换 【解析】 由题意知: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F2中的抗病:感病≈15:1,类似于9:3:3:1的比例,说明抗病与感病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 (2)①亲本都是纯合子,F2中的抗病:感病≈15:1,类似于9:3:3:1的比例,说明抗病与感病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F2中的抗病:感病≈15:1,抗病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有的F2单株自交(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子代都为抗病、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aabb)、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4AaBb、2Aabb、2aaBb),比例为7:1:8。 (3)①假设R1与Q是相同的基因,品种甲与品种丙杂交得到,均为抗病,自交得到也全为抗病,而出现感病植株,故可判断R1与Q是不同的基因。 ②F2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不含抗病基因的配子r1q;该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1,在光照为1000μmol·m-2·s-1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2。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的作用是提高玉米的_______________(填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据图中信息分析,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2)图1中的A点表示原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叶肉细胞消耗NADH场所是______

3)在35℃重复图1相关实验,B点会向上移动,请据图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为大蒜根尖分生组织中每个细胞核的DNA相对含量,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

1)图中______期的细胞数量较多,ef段核DNA相对含量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有研究表明:大蒜素是从大蒜中分离出的化合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癌细胞增长。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含有尿素、氨基酸、糖原、等物质

B.体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可以等量地相互转化

C.能回流血浆,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D.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pH剧烈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基因可突变成基因反映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果蝇的昼夜节律与PER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如图表示PER蛋白作用部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ER蛋白可反馈抑制per基因的转录

B.per  mRNA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

C.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b

D.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穿过核膜进入细胞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