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

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

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x10m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

黑桫椤个体数

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A

7

17

5

10

6

16

7

4

15

6

93

B

19

6

10

14

8

11

5

8

5

4

90

 

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样带AB分别位于__________,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

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_________,测定结果为__________/m2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

Ⅰ级

茎高小于025m

幼苗阶段

Ⅱ级 

茎高025m050m

小型植株阶段

Ⅲ级 

茎高050m100m

中型植株阶段

Ⅳ级 

茎高100m150m

大中型植株阶段

V级 

茎高大于150m

大型植株阶段

 

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____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_________

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

①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__________(填“种类”或“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植物群落的物种__________数据。

②进一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__________

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

 

随机取样 溪流两侧 等距 种群密度 9.15×10-2 植株高度(茎高) 年龄结构(组成) 增大 种类 丰富度 垂直结构 直接 就地保护 【解析】 1.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1)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应分别位于溪流两侧,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等距取样; 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由于样带A、B的平均密度分别是9.3×10-2株/m2、9.0×10-2株/m2,所以测定结果为(9.3×10-2+9.0×10-2)÷2=9.15×10-2株/m2; (2)分析柱形图可以看出,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茎高),该种群年龄结构是年龄小的数量多,年龄大的数量少,因此属于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增大; (3)①因为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所以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种类的调查,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数据; ②进一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呈现出分层现象,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 (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研究赤霉素(GA)对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将等量水稻种子分别放在不同条件下培养,96小时后统计发芽率。实验结果如图1

1G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一类激素分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__________作用。

2)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3)研究者推测,高盐胁迫能降低萌发种子胚中活性GA的含量,从而导致种子发芽率的降低。为了验证上述推测,需进一步设计实验,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

4)内源活性GA的平衡由GA生物合成和钝化(即转为不活跃状态)两个过程共同调控。为了探究NaCl降低水稻种子胚中活性GA含量的机理,研究者检测了种子萌发过程中NaCl处理对GA钝化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如图2

实验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的不同时间内,NaCl处理__________GA钝化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水稻种子胚中活性GA的含量将__________。研究还发现,在种子萌发时GA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这是NaCl诱导活性GA亏缺后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EV71CV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1EV71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主要由VP1VP4四种蛋白组成,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最不适宜作为疫苗的是__________,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

2EV71疫苗需要注射两次,前后间隔1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该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性免疫反应。一旦EV71侵入机体,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__宿主细胞。

4EV71疫苗仅对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对另一种引起手足口病的CVA16却无能为力。科研工作者拟研究EV71+CVA16的双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

1

缓冲液+EV71疫苗10μg/

在第114天各免疫1次,第24天取小鼠血清

EV71抗体量

2

缓冲液+CVA16疫苗10μg/

CVA16抗体量

3

缓冲液+EV71CVA16疫苗各10μg/

EV71抗体量CVA16抗体量

4

缓冲液

EV71抗体量CVA16抗体量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双价疫苗诱生母鼠免疫以及对乳鼠的保护效果进行如下实验,过程如图3,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葛根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a.从健康小鼠中随机选取12只作为甲组,另外24只制备成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实验开始时,测定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c.甲组和乙组小鼠每天饲喂普通饲料,丙组小鼠饲喂等量的__________,连续饲喂17天,期间自由饮水。

d17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组别

实验开始时(mmol/L

17天后(mmol/L

508

506

1797

1744

1804

657

 

1)构建糖尿病模型小鼠时,注射某种药物破坏小鼠的胰岛B细胞,导致__________(激素)分泌量减少,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使血糖明显升高。

2)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b__________c__________

3)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

4)研究发现,饲喂葛根膳食纤维的小鼠,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a-葡萄糖苷酶(可催化二糖水解为葡萄糖)活性较低,肝糖原水平比较高。据此判断,葛根膳食纤维降低血糖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_;要证明你的假设需要补充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研究发现,当用水流喷射海兔的虹吸管时会引起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请回答:

1)图1__________个神经元。当兴奋传至①处时,引起神经元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在②处,突触前膜会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从而引起缩鳃反射。在该反射中,谷氨酸是一种__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2)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虹吸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虹吸管,都会引发更强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下图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请分析回答:

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免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5-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__________,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与短时记忆形成不同的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__________,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

3)如果将已形成长时记忆的海兔相关细胞中的RNA提取出来,注入到从未经过相似训练的海兔神经细胞内,接受RNA的海兔是否会产生类似于RNA供体海兔的长时记忆反射?(即长时记忆是否可以移植),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4)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人类的记忆形成与上述机理相似,若要产生长时记忆,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

5)请根据本题信息,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性课题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程度

D.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的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