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所示为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

如图所示为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判断,若甲神经元的Ca2+通道开放,则乙神经元兴奋,丙神经元受抑制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是信息分子,都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

C.突触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D.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A 【解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根据分析回答。 A、神经元的Ca2+通道开放,会导致甲释放乙酰胆碱,导致乙兴奋;乙释放5-羟色胺,抑制丙兴奋,A正确;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各自突触后膜对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递质发挥作用后有的被回收,有的被分解,不会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 C、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C错误; D、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瓢虫的集群分布是群落的水平平结构

B.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是J型曲线

C.种群数量的稳定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查看答案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 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查看答案

研究发现,某种猛禽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不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出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猛禽的存在,不利于该群落中鸽等生物的进化

C.鸽的种群数量较多时,猛禽攻击的成功率较低

D.猛禽与鸽等动物组成群落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跳蝻、田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B.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个体数量为X1X2Xn,则种群密度为(X1+X2+…+Xn/n

C.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计数时同种生物无论个体大小都要计数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植物激素的功能不同,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它们相互抑制,共同调节着植物的生命活动

B.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C.植物横放时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调节作用的两重性

D.幼茎切段中的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促进细胞伸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