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产生饱腹信号,抑制食欲。
1.瘦素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实现了______转变。
A.电信号→化学信号
B.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2.由资料推测在以下液体中可检测到瘦素的有______。
A.消化液
B.脂肪细胞内液
C.下丘脑细胞内液
D.血浆
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使下丘脑细胞产生的饱腹信号减弱,因而难以抑制食欲。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小鼠分为两组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3.请据图1推测该实验结论______。
基于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提出关于蛋白酶P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两种假说,如图2所示。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用不同饮食饲喂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了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
4.该实验结果可作为支持假说______的证据之一,判断依据是______。为使实验结果更加严谨,还应进一步测定______含量。
5.结合以上研究,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以下药物开发的思路,理论上可行的是______。
A.抑制蛋白酶P与受体结合
B.抑制蛋白酶P基因表达
C.促进瘦素合成
D.促进脂肪细胞凋亡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发现,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1.从细胞结构分析,疟原虫属于______生物。
2.蚊虫叮咬是疟疾传播的主要方式,这种传播途径称为______。
A.空气传播
B.媒介物传播
C.病媒传播
D.飞沫传播
3.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__。
4.疟原虫会在红细胞中大量增殖,其增殖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
5.疟原虫涨破红细胞进入血液的方式和该方式依据的原理分别是______。
A.自由扩散流动性
B.协助扩散选择透过性
C.主动运输选择透过性
D.胞吐流动性
6.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抗疟机制与细胞能量的供应有关。线粒体膜电位的维持是合成ATP的前提。屠呦呦的大量实验研究中有这样一组实验: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
1 | 疟原虫的线粒体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2 | 加入青蒿素 | 60 | |
3 |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4 | 加入青蒿素 | 97 |
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由1、2、3、4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的线粒体,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冬泳爱好者以冬泳的方式挑战严寒,人在冬泳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C.抗利尿激素释放较少 D.下丘脑产生冷觉
如图表示培养和分离某种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B.步骤②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后划线
C.步骤③三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
如图为甲、乙两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为低血糖患者
B.甲可能有多饮多尿症状
C.乙在进食1h内一定可检测到尿糖
D.为降低甲的血糖浓度必须注射胰岛素
某种鸟的毛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如图),酶A、酶B分别由基因A、B控制合成。若将绿鸟(AB∥ab)与白鸟(ab∥ab)测交,则子一代中数量最多的颜色应为( )
A.黄色 B.蓝色 C.黄色和蓝色 D.白色和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