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的基因频率大约为30%
B.美洲黑人中a基因频率的下降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C.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人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D.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B.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C.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D.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C.环境条件稳定基因频率不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 )
A.进化为另一物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种类 D.灭绝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D.一个树林里的全部马尾松是一个种群
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问题:
20世纪30年代发现生长素(吲哚乙酸)以后,科学家又陆续在植物体内发现了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含量极微,作用效果显著,在促进植物生根、防止植物徒长、矮化株形、防止落花落果、形成无子果实、控制花的性别转化、增加产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仅靠天然植物激素难以满足农业上的扩大再生产,因此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运而生,它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一些事例:
事例1 用一定浓度的2,4—D (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玫瑰插条能促进生根。某花农为加快插条生根速度,盲目增大了 2,4—D的浓度,结果插条未生根而死亡。
事例2 天然状态下的风梨(菠萝)开花结果时期参差不齐,一片凤梨田里需要分五六次收获,费时费工。用乙烯利催熟,就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
事例3 芦苇是我国主要的造纸原科,但多数芦苇的纤雉短、品质差。如果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痤就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事例4 一些菜农和果农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就会损害人体健康,例如,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的青鲜素(抑制发芽)就可能有致癌作用。我国的法规禁止销售、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批准的植物长调节剂。
(1)植物体内合成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激素共有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例1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性;事例2说明乙烯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例3中,芦苇纤维长度增加的原因是赤霉素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4)结合以上资料及所学生物学知识,你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何看法?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