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进入细胞,主要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C.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
D.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以下关于念珠蓝细菌与黑藻在结构上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前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两者都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两者都有细胞壁且组成成分相同 D.两者都有核糖体且功能相同
下列细胞器中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是( )
A.中心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杨树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但其害虫很多,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杨树是害虫防治的有效手段。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干扰昆虫的代谢,引起昆虫死亡,但对人体无害。科学家将马铃薯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通过农杆菌导入杨树细胞,培育成了抗虫杨树。图1表示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片段,图2表示质粒,其中A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r表示新霉素抗性基因,复制原点是质粒DNA复制的起点,使其能在受体细胞中存在和遗传。箭头表示识别序列完全不同的4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1)利用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就可以使目的基因插入到杨树细胞的__________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维持稳定和表达。
(2)为使目的基因与质粒高效重组,最好选用__________(限制酶)作用于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然后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
(3)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在分别含有氨苄青霉素和新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是_________。
(4)用转基因杨树叶片喂养某种杨树害虫,发现害虫死亡率显著增加。试从分子水平写出转基因杨树和非转基因杨树的叶片细胞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
蝗虫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但对甘薯、马铃薯、麻类及田菁等均不取食。蝗虫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卵孵化为跳蝻(蝗虫的若虫),跳蝻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四次蜕皮,最终完成翅膀的发育羽化为成虫。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测蝗虫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的卵。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蝗灾,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图乙分析,农业工作者在图中a点对应时间开始进行了农药防治,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发生a→b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_____点对应时间开始引入了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3)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图2表示碳循环模式用图,其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
(2)在图2中,②过程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形式传递。图1中的肉食动物对应图2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