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研究发现,突触前膜在静息状态下可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的自发释放,从而引起突...

研究发现,突触前膜在静息状态下可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的自发释放,从而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B.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C.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

D.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过少,不会引起突触后膜上产生动作电位

 

A 【解析】 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 A、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A错误; B、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使钠离子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而兴奋,B正确; C、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C正确; D、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过少,不会引起突触后膜上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体液中的激素、抗体、溶菌酶等化学物质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外液中找到

B.上述物质都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

C.激素和抗体的作用对象一定是细胞

D.抗体和溶菌酶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查看答案

2019年入冬以来,某地户外空气质量指数中PM25浓度连续多日达到250以上,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污染物可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进而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

B.污染物中的某些病原体被人体吸人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C.污染物中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细胞内,可依靠细胞免疫将其清除

D.污染物中含有的病原体可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查看答案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柄息于林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体内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总量

 

查看答案

下列与种群和群落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査种群密度的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B.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阶段不同于J型曲线

C.立体生态农业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空间和资源的能力

D.群落演替过程中,原来的优势种群被取代后将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下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③为肝细胞,则其所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⑤

B.若③为脑细胞,则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③为胰岛B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D.若③为心肌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