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时逐级递减
B. 每个营养级总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C.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群落
D. 每个营养级的大部分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 群落类型 | 植物种类数/种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乔木 | ||
1 | 草丛 | 34 | 0 | 0 |
2 | 针叶林 | 52 | 12 | 1 |
3 | 针、阔叶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绿阔叶林 | 106 | 31 | 16 |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与针叶林中动物分层现象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C.培养用具须严格灭菌,培养液不需灭菌,但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能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环境中的汞、铅等重金属随食物、饮水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储存在脂肪、神经组织中而不容易排出体外。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某种重金属的浓度,结果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的含量越高
B. 乙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多于乙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C. 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渠道是丙→甲→乙→丁
D. DDT和重金属都可通过食物链积累和浓缩
关于种群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C. 种内斗争激烈的种群更易呈现集群式分布
D. 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