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科研人员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转入大豆,获...

科研人员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T0代,然后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S1S2分别自交获得T1代,T1代性状表现如图一所示。已知目的基因AB均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请分析作答:

1)获得转基因大豆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1植株的细胞内,AB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应为图二中的__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给S1后代T1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群体中抗虫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通过自交,可判断S2后代T1代抗虫不抗除草剂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基因重组 I 由图一可知,S1自交得到的T1代有3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1 :2:1,与图二I细胞对应的植株自 交后代的结果相符 1/3 1/3 【解析】 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单株S1自交获得T1代,抗虫:不抗虫≈3:1,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3:1,说明每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抗虫对不抗虫为完全显现,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为完全显性,由于后代中没有不抗虫、不抗除草剂的个体,说明抗虫、抗除草剂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相当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S2进行自交获得T1代,T1 代性状表现抗虫抗除草剂:抗虫不抗除草剂:不抗虫抗除草剂:不抗虫不抗除草剂≈9:3: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抗虫、抗除草剂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相当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分析图二可知,Ⅰ中两个基因插入了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Ⅱ中两个基因插入了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Ⅲ中两个基因插入了非同源染色体上。 (1)转基因技术利用的原理是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2)由图一可知,S1自交得到的T1代中,抗虫不抗除草剂:抗虫抗除草剂:不抗虫抗除草剂=1∶2∶1,且两对性状的分离比都接近于3:1,这与图二中的Ⅰ自交后代的结果相符,所以S1植株的细胞内,A、B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应为图二中的Ⅰ。 (3)S1后代T1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若给S1后代T1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则存活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 AaBb、1/3aaBB,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群体中抗虫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3×1/2 =1/3。 (4)S2后代T1植株中抗虫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Aabb、1/3AAbb,若将这些植株自交,Aabb的植株会发生性状分离,AAbb的植株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国南方地区,拥有悠久的嚼槟榔的历史,但数据表明60%的口腔癌患者与嚼槟榔有关。有研究表明:槟榔使人致癌,是因为嚼槟榔容易造成黏膜反复创伤,从而引起细胞周期的发生改变,现对组织损伤引起附近细胞的细胞周期改变的原因有两种理论假设:

1)假设1:黏膜反复创伤以及槟榔中的荖花和石灰可能引起口腔细胞________等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周期的发生改变,进而发生口腔癌。

2)假设2:细胞周期由一些关键的酶控制,槟榔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影响细胞周期有关的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改变,说明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能否用基因检测的方法验证第一种假设?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否提出其他验证的方法?(至少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生活在沙漠、高盐沼泽等进水受限的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如仙人掌、瓦松等), 为适应环境它们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固定CO2,使光合作用最大化,下图为瓦松部分细胞的生理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A__________,酶1和酶2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间瓦松能吸收CO2合成C6H12O6吗?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间瓦松的细胞液pH通常会下降,请据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将一株瓦松置于密闭装置内进行遮光处理,用CO2传感器测定装置中 CO2的变化速率,以此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这种做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某种细菌培养在含有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检测发现细菌的拟核中含有两种类型的DNA分子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拟核DNA第一次复制后产生的DNA分子为乙类型

B.细菌拟核DNA第三次复制后产生的DNA分子为甲、乙两种类型,比例为31

C.细菌拟核DNA复制n次产生的含有放射性脱氧核苷酸链的数目为2n+1- 2

D.若该细菌拟核DNA含有的碱基数目为m,其中胸腺嘧啶的数目为a,则第n次复制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n-1×m-2a/2

 

查看答案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流程图,有关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噬菌体是用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标记的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DNA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

 

查看答案

已知某植物的花色(红花和蓝花)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能够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F1中红花∶蓝花=2737。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其中纯合子7

C.若将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与某纯种蓝花植株杂交,子代均开红花,则该纯种蓝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CCAABBcc

D.若将某纯种蓝花品系的植株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得F1F1再与该蓝花品系杂交得F2F2中红花:蓝花=1 3,则该纯种蓝花品系具有2对隐性纯合基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