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属于电离辐射对害虫处理的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曲线的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三代开始个体数量逐渐回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离辐射使雄性不育,该处理方法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这种方法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

4)依据结果,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5)以上实验可以体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哪些观点?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B 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变异类型,杀虫剂起了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人工诱变 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更为成功 灭蝇效果彻底、持续时间长、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突变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由题意知,电离辐射可以导致雄性不育,因此电离辐射通过降低出生率而使种群数量下降;使用杀虫剂灭蝇,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升高,加快了抗杀虫剂的果蝇的新品种的岀现,因而在开始有效,随着时间推移,种群数量会增加,所以A曲线是使用杀虫剂的方法处理,B是使用电离辐射处理。 (1)由分析可知,使用电离辐射处理的是曲线B。 (2)由于果蝇种群中本来存在着抗药性个体,使用杀虫剂后,杀虫剂对能适应含有杀虫剂的环境,在自然选择中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不抗药性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很小,因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不抗药性基因频率下降,所以从处理后的第三代开始个体数量逐渐回升,并随着时间延长种群数量超过原有水平。 (3)用电离辐射导致雄性不育的处理方法,在遗传学上称为人工诱变。 (4)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更为成功。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灭蝇效果彻底、持续时间长,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5)以上实验可以体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突变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部分的放大。请回答:

(1)图甲中的RNA聚合酶是在__________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分子①②通常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分子③④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图甲所示过程中新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4)若用32P和35S共同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和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和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且控制两病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调查发现正常人群中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10-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遗传。

(2)若I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继续分析下列问题:

①若Ⅱ3的母亲患甲病,则Ⅱ3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Ⅱ2与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

②若Ⅲ1与Ⅲ3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x则该儿子携带a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

③II6与Ⅱ7结婚并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经查证,甲病是由体内缺乏某种酶导致某种氨基酸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查看答案

豚鼠的野生型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D和R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现有两个纯合品系的亲本杂交,其结果如下表:

亲本组合

F1类型及比例

灰色雌性×白色雄性

黑色雌性:灰色雄性=1:1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等位基因R、r,位于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的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豚鼠种群足够大,从F2代开始,每代分别淘汰三分之一的黑色、灰色、白色豚鼠,不考虑突变,照这样随机交配若干代,豚鼠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某小组利用上述实验中豚鼠为实验材料,多次尝试选择不同体色的豚鼠进行杂交,使杂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均不能成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发现F1中出现了一只黑色雄性豚鼠,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推断其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B.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可以存在同源染色体

C.复制时需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染色体解螺旋呈染色质,这个过程叫解旋

D.X射线可以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

下表是某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丁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丙、乙

丙、丁

 

 

A.被大河分隔开的物种乙与物种丙共同进化

B.河东的乙物种迁到河西后,由于生殖隔离,并不能与丙物种发生基因交流

C.由于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甲物种逐渐进化为乙、丙两个不同的物种

D.若物种丁是由物种乙形成的,则迁入河西的物种乙的种群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