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从一个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了朱红眼(a)、亮红眼(b)两个隐性突变型个体,已知a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但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现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杂交后代 | 野生型 | 突变型 |
F1 | 57♂:66♀ | 0 |
F2 | 116♂:118♀ | 90♂:92♀ |
(1)分析实验结果,亮红眼突变基因b____(填“在”或“不在”)2号染色体上,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该杂交实验中纯合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突变型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2)若该果蝇的正常刚毛(D)和小刚毛(d)、裂翅(E)和直翅(e)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正常刚毛裂翅、②正常刚毛直翅、③小刚毛裂翅。假设D/d、E/e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所示过程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中。图示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ATP和[H]产生于________(填结构名称);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条件下,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玉米和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2和图3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①据图分析,在光照强度为4〜8×102μmol•m-2•s-1时,玉米和水稻光合速率差异并不显著,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14×102μmol•m-2•s-1时两种植物的气孔导度差异很小,而光合速率差异较大,说明________(填“玉米”或“水稻”)利用CO2的效率更高。
②当光照强度为b时,两种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净积累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缺少钾盐,水稻的光合产物的合成与运输受阻,c点下降,说明无机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科研人员连续多年检测某生态系统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各年份动物A和动物B数量(单位:只) | ||||||
名称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动物A | 10×102 | 17×102 | 5×102 | 7×102 | 13×102 | 20×102 | 16×102 |
动物B | 10×103 | 4×103 | 8×103 | 14×103 | 16×103 | 12×103 | 7×103 |
A.动物B在2011年时丰富度最大
B.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
C.动物B某个体同化的能量约10%~20%传递到A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体的标记物脱落,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
B.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
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
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品种家蚕结茧颜色有黄茧和白茧,其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控制形成黄茧,a控制形成白茧,基因B可抑制基因A的作用。幼蚕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根据以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亲本(P) | F1 | 白色正常 | 白色油质 | 黄色正常 | 黄色油质 |
父本:黄色正常 | 雄性 | 6/16 |
| 2/16 |
|
母本:白色正常 | 雄性 | 3/16 | 3/16 | 1/16 | 1/16 |
A.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
C.上述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TZt×aaBbZTW
D.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个体数量雄性多于雌性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所用各种溶液的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
B.量筒Ⅰ、Ⅱ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代表了O2的产生量
C.可以用装置乙来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D.将装置甲中的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