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下图是细菌抗药性形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使用抗生素前,细菌中就含有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B.抗药性基因的传递是通过基因的表达完成的
C.使用抗生素将抗药性个体选择下来,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
D.短期内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在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中存在“DNA仅仅是在多糖荚膜合成中作为一种外源化学介质进行干扰而导致转化作用,而不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起作用”的观点。1949年泰勒从R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一个更加粗糙、更加不规则的新的菌落,即突变型ER型菌,进行实验后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①活的ER型菌+R型菌的DNA→R型菌
②活的ER型菌+S型菌的DNA→R型菌
③转化出的R型菌+S型菌的DNA→S型菌
A.该实验证明了R型茵本身带有一种转化因子
B.该实验有力地驳斥了“DNA仅仅是一种外源化学介质”的观点
C.S型菌DNA加到ER型菌中,实现ER型向R型的转化,这属于基因突变
D.②中R型菌也具有微弱的合成荚膜的能力,并且可转授给ER型菌
家蚕体色的黑色和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茧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下表是三个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记录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 亲本 | 黑体黄茧 | 黑体白茧 | 淡赤体黄茧 | 淡赤体白茧 |
一 | 黑体黄茧×黑体白茧 | 452 | 0 | 155 | 0 |
二 | 黑体黄茧×黑体黄茧 | 450 | 160 | 150 | 50 |
三 | 黑体白茧×淡赤体黄茧 | 150 | 160 | 160 | 150 |
A.黑体对淡赤体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
B.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第三个杂交组合的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D.第二个杂交组合的子代中黑体白茧个体和淡赤体黄茧个体杂交,结果与第三个杂交组合的相同
在某植物(2n)的群体中,基因型为DD、Dd、dd的植株的比例为5:2:3,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有1/3不育。随机传粉后,F1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A.1/4 B.1/2 C.1/3 D.1/6
相关人员研究了植物源杀菌剂——邻烯丙基苯酚对番茄灰霉病菌(真菌)细胞呼吸的影响。现有些研究人员用丙酮酸代替葡萄糖作底物,用邻烯丙基苯酚分别处理非萌芽期、萌芽期的分生孢子,相关结果如下表所示:( )
邻烯丙基苯酚(mg·L-1) | 耗氧速率(nmolO2·min-1·mg-1) | |
未萌发的病菌孢子 | 萌发的病菌孢子 | |
0 | 16.25 | 30.76 |
5 | 17.04 | 40.23 |
10 | 19.85 | 41.43 |
50 | 13.31 | 22.45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作底物产生[H]的过程发生在灰霉病菌的线粒体基质中,同时会产生大量ATP
B.用浓度为5~50mg·L-1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灰霉病菌孢子,能够刺激氧的消耗
C.在不同浓度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条件下,未萌发的孢子的呼吸速率均大于萌发的孢子的
D.实验表明,邻烯丙基苯酚具有低浓度刺激而高浓度抑制灰霉病菌细胞呼吸的双重作用
可利用干细胞在体外培育,并定向诱导培育出组织和器官。下列有关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干细胞具有连续分裂能力,是未分化的细胞
B.利用干细胞培育出器官,未体现出细胞核的全能性
C.造血干细胞含有一整套基因,能分化出多种血细胞
D.干细胞分化成相应组织细胞的过程中会合成特异性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