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

为探究NaCl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步骤

试管编号

1

2

3

4

1%NaCl溶液(mL

1

 

 

 

1% CuSO4溶液(mL

 

1

 

 

1% Na2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6.8缓冲液(mL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观察结果

淡黄色

深蓝色

浅蓝色

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3号试管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Cl-和Cu2+ Cu2+ Cl- 对照;确定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或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 斐林试剂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是: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碘液可与淀粉发生蓝色反应;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砖红色沉淀。 (1)本实验中PH是无关变量,实验中加入缓冲液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2)由表中信息可知,4试管是对照组,2号试管与3号试管内所加物质的区别在阳离子,2号为Cu2+,3号为Na+,结果2号为深蓝色,3号为浅蓝色,说明Cu2+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所加物质的区别是阴离子,1号为Cl-,3号为SO42-,1号试管结果为淡黄色,反应比3号试管更彻底,说明Cl-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所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Cl-和Cu2+,其中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C1-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3)4号试管未加入离子,设置的目的是作对照;设置3号试管1%Na2SO4溶液,是为了确定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否有影响。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则反应越快,相同时间产生还原糖越多,砖红色越深,所以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或蓝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因为斐林试剂中有Cu2+,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甲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C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

②为了控制实验温度,应将装有酶底物和酶试剂的各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设置温度的__________中一段时间以保持恒温,之后将各组的两支试管溶液混匀再保温一段时间,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囊性纤维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模型。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____决定的,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转运至细胞外。结合图示囊性纤维病发病机理,试分析覆盖于支气管细胞表面的黏稠分泌物不断积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的体外离子浓度很高也不行,这是因为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分子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率大幅提高,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生物研究小组为了验证酵母菌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他们依据酒精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的原理进行实验,装置如图。分析回答:

 1A装置中滴加石蜡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D装置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A中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10min后,从AD两装置中各抽取2mL溶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摇匀均出现了灰绿色。甲、乙两同学对于D装置出现灰绿色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D装置也产生了酒精;乙同学认为是由于D装置中的葡萄糖未消耗完导致的。

①甲同学解释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解释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设计实验判断乙同学此依据是否正确,其基本思路是直接向2mL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

利用“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可以对食品中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

①将待测样品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

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③测算出细菌数量。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___

(2) “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经_______(填“高浓度盐溶液”、“Hg2+”或“高温”)处理后的酶活性可以恢复,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___处理。

 

查看答案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破伤风杆菌进行有氧呼吸易繁殖

B.花盆中的土壤需要经常松土

C.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D.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