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

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若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敌迁入的时间点最可能是d

B.图中0→b时段野兔中的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不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C.天敌的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K2—K3之间

D.在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阳光的竞争能力不同

 

CD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属于中档题。 1、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种群数量呈S形,在K2-K3附近波动。 2、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环境容纳量也可用K值表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2)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时,K值上升。 A、根据图示野兔的种群数量在开始时数量连续增长,但从c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c点天敌侵入,A错误; B、雌雄比例稍大于l,雌性个体多,有利于繁殖,B错误; C、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在K2-K3附近波动,说明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K2-K3之间,C正确; D、原有的植被慢慢长出小灌木丛,以及到森林的演替方式属于次生演替,由于植被对阳光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导致原有的植被优势种群会被替换,D正确。 故选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为HIV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是子代HIV病毒,其RNA有的来源于RNA复制过程

B.③、⑥、⑦、⑧过程产生的细胞和物质均有特异的识别作用

C.④过程是c进入靶细胞内,使靶细胞裂解,并消灭子代HIV病毒

D.某人注射了HIV疫苗,但随后仍然感染了HIV病毒患病,说明其b异常导致了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生物进化原材料的产生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种途径

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在于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两个种群的动物之间可以进行交配并生出后代,说明二者之间属同一物种

 

查看答案

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有的不含有14C

B.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

有关下列四图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其它元素代表的是NNP,都是干重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乙图中所示的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丙图细胞中有2条染色单体、4DNA分子

D.丁图所示的生物也可能是单倍体

 

查看答案

目前,精子载体法逐渐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方法之一。该方法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使精子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受精。如图表示利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过程①获得的精子可以直接和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

B.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性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C.过程③的培养液中加入各种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激素即可

D.为了提高转化率,必须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的头部才有可能使外源基因进入受精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