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1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

下图1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2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C 【解析】 该题主要考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该过程涉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及电位特点:静息电位是指未兴奋区域的电位,由K+外流引起的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指兴奋区域的电位,由Na+内流引起的外负内正。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传导,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区域向未兴奋区域传导。 A、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变现为静息电位,a、b处电极均接在膜外,均为正电位,两电极之间没有电势差,此时电流表测得为零电位,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 B、刺激X,兴奋会以该点双向传导,兴奋由a传导向b,故膜内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也为a到b,B错误; C、由于兴奋是由a传向b,a处先形成动作电位,因此两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形成t1~t2的曲线变化,当兴奋传导至ab之间时,a处恢复为静息电位,b处未兴奋,两电极之间没有电势差,形成t2~t3的曲线变化,当兴奋传导至b处,b处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与a电极处形成电势差,从而产生t3~t4的曲线变化,C正确; D、t1~t2,t3~t4分别是a、b处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均由Na+内流造成,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科研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大蒜(二倍体)鳞茎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率(某一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

B.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

C.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

D.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

 

查看答案

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参与的过程是

A. 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 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C. 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 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查看答案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KKP

0

突变型

PRKP

不能

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   

A.32P标记的噬菌体在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4

B.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1条链上A+T的比例为35%,则第3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细胞内全部DNA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不含放射性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

 

查看答案

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途径如图所示。对它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内容只包括图中的①②③

B.图中③④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图中①⑤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②过程是RNA聚合酶

D.在人体胚胎干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存在图中①②③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