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研究生长素(IAA)和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选用番茄幼苗做了以下实验。...

为研究生长素(IAA)和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选用番茄幼苗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1: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做如图1所示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实验2:将生长两周的番茄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B: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3h后测定细胞膜的透性,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番茄幼苗中,生长素可由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2)实验1中,幼苗将___________(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对这一生长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结果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色氨酸 非极性 (2)直立 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不影响IAA的分布,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3)无外源乙烯 低浓度IAA 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 【解析】 1.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的多长得快,向光一侧分布的少长得慢。 2.植物体中的激素间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命活动。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的。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当把幼苗的尖端去掉,植物没有了感光部位,在琼脂快中不会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幼苗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幼苗直立生长。 (3)图2 曲线中A是只用生长素处理,无外源乙烯处理的,从曲线看出在低生长素浓度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很小,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浓度后,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B组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而B组是经过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两个处理的变量就是有无外源乙烯,根据曲线的结果相比较可以推测出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人体中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

2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c细胞为_________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能被图中__________细胞特异性识别。(填图中代号)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则会患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如果抗原为过敏原,则d分布在人体的__________

5)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这是由_________细胞引起的。

 

查看答案

2018年5月27日长春国际马拉松赛如期举行,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小时以上的极限运动 ,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会发生改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表明马拉松运动员长跑时,机体的总需氧量是600L,实际摄入量是589L,这说明马拉松运动员的主要供能方式是_______。血液中乳酸略有增加,由___________________中和维持酸碱平衡。

(2)出发后,运动员的体温逐渐升高,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加。此时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___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途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___________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______,进而在____________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增加,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尿量减少,从而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4)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g/L左右,这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

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增大

B.到达项极群落时P/R=1

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D.顶极群落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

 

查看答案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不同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阶段开始时甲植物种群数量为零,所以此演替为初生演替

B.2阶段的优势植物种群最可能是灌木,3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三个连续阶段中每个阶段所经历的时间相同

 

查看答案

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