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科...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科研人员为获得高产酒精的呼吸突变型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

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至少答出2个)。

2)为优化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表中ABC分别是_____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处理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照射时间/min

A

15

15

20

20

20

25

25

25

照射剂量/W

12

15

17

12

15

B

12

15

17

照射距离/cm

18

20

22

20

22

18

22

18

C

筛出率/%

3

7

13

5

15

6

4

7

11

 

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如果出现___________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为检测该呼吸突变型酵母菌是否具备高产酒精的特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推测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___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繁殖 温度、气压、PH值 1.5、17、20 照射时间2.0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 TTC 鉴别 白色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 不适宜 在8-32小时发酵时间内,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产酒精量小于野生型 【解析】 1、实验设计的原则为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3、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还原性氢和二氧化碳,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 (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气压、PH值等发酵条件。 (2)实验设计遵循的是单一变量原则,由表可知,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以及照射距离的值是固定的3个,即照射时间(1.5、2.0、2.5),照射剂量(12、15、17),照射距离(18、20、22),故123组照射时间一定,故1组照射时间应为1.5,同理456组照射剂量一定,6组的照射剂量为17,789组照射距离一定,对应的9组照射距离为20,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第5组诱变效果最好,即在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的条件下。 (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利用这个原理,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TTC,这样的培养基具有筛选的功能,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故培养基中出现白色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4)由图可知,在8-32小时内,野生型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发酵液酒精浓度高,所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大肠杆菌能够从“肉食者”变为“素食者”吗?

在《细胞》杂志上,以色列科学家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制造“吃”CO2的大肠杆菌,从而改变了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

要从根本上改变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需要许多相关基因的改变,是个很复杂和漫长的过程。科学家先引入一条固定CO2的途径让大肠杆菌“吃掉”CO2,并从中获得能量。该途径主要是让CO2和一种一碳化合物(甲酸盐)进行反应来生产有机物,具体途径见下图。

但是大肠杆菌并不喜欢这条通路,研究人员又利用自然选择的力量来促进大肠杆菌接受这条新的代谢途径。200多天后,大肠杆菌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350天后,选择下来的大肠杆菌完全接受了暂新的命运。通过测序结果发现,这些细菌体内发生了至少11个新的基因突变,让他们能够适应自养的生活方式。

此研究的目标是为了加大对CO2的固定,有望解决食物和能源的可持续生产问题。这一改造使得大肠杆菌的碳源从有机碳源变为CO2,是目标达成的重要一步。遗憾的是,目前的结果不很尽人意,采取新生活方式的大肠杆菌产生的CO2要比消耗的更多。看样想要利用大肠杆菌为人类服务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1)大肠杆菌是一种单细胞________生物,它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它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

2)写出改造后的大肠杆菌与蓝藻在同化作用上的不同。________

3)推测研究人员筛选以最终获取“吃”CO2大肠杆菌的思路。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是否能够解决温室效应问题?请阐述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

B.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D.愈伤组织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查看答案

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的染色体上

C.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查看答案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保证实验成功,需要对实验设备、用品及材料进行灭菌或消毒。下表所列的对象与方法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选项

对象

方法

A

三角瓶

高压蒸汽灭菌

B

培养基

G6玻璃沙漏斗过滤

C

超净台

紫外灯照射

D

自然生长的茎段

70%的酒精和5%次氯酸钠先后浸泡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菜花组织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可释放核DNA

B.该实验中的过滤都是为了得到粘稠物中的DNA

C.DNA滤液中加入冷酒精缓慢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D.鉴定DNA时,应将丝状物直接加入到二苯胺试剂中进行沸水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