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_________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_______次。

 

筛选出菌株Q 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强 6 【解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及其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 为了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Q,就要人为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其目的是筛选出菌株Q。 (2) 振荡培养,可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增加培养液中溶氧量。 (3) 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的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在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单菌落周围的多环芳烃菲被降解而形成分解圈,因此分解圈越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越强。 (4) 为了防止造成污染,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在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进行1次灼烧灭菌。可见,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富养化河流的生态修复结构如下图1,图2中箭头及序号表示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和过程,箭头旁的数值是同化量或迁入量(106cal.m-3.a-1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利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这一成分,降解有机污染物。植物浮床能吸收水体中的______,减少水体的富养化程度。河底通入空气,有利于______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该生态系统污染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日趋复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2)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106cal.m-3.a-1。鱼类→食鱼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鱼类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箭头______中。若鱼类经过程③、⑤、⑧等途径输出的能量总和等于鱼类的同化量,则鱼类的次级生产量______零(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

凋亡细胞具有细胞体积变小,位于质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等异常特征。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对诱导红细胞凋亡的影响,用1 ng/ml浓度的IL1处理小鼠红细胞,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结果,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为_______,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分析,造成6h12h组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该实验未能完全模拟血浆中某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有关。为此,需增加的实验是______组。

3)若要进一步探究0.1 ng/ml1 ng/ml10 ng/ml浓度的IL1对红细胞体积的影响有何不同,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_______

4)为了检测外露的磷脂酰丝氨酸(PS),常加入带荧光标记的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如下图所示。

在人体内,血清中的抗体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

方法B中,可结合多个抗体b的原理是抗体a上有_________________

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例如,切开的马铃薯放置一会儿后表面会变色,就是酚氧化酶引起酶促褐变造成的。请据资料分析回答:

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能实现这样的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系统,组成该系统的结构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酚氧化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

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加入缓冲液

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做处理

2  mL

2 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分钟

2 mL

2 mL

无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分钟

2 mL

2 mL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做如上表的处理,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可用______试剂检测。推测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马铃薯抗褐变品种的改良方法上,目前比较成功的是反义RNA技术。即将一段酚氧化酶反义基因导入马铃薯的细胞中,并得到反义的RNA,反义RNA能与酚氧化酶基因转录形成的___________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RNA,阻碍了_______过程的进行。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亲本雌蝇产生的卵细胞有_______种,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让子代中的灰身大翅脉个体与黑身大翅脉个体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______种,其中灰身大翅脉占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叶片K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研究人员利用水稻进行了低钾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图1为叶肉细胞内白天的部分物质的转化和转运示意图。图2为不同钾浓度处理下细胞溶胶、细胞液K浓度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A_______,蔗糖运出叶肉细胞的能量来自H的细胞内外浓度差,而这种浓度差的产生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的。叶肉细胞晚上仍能持续向外输送蔗糖,此时蔗糖来源于________

2)正常条件下生长的植物遭遇低钾胁迫时,叶片K含量下降会导致细胞吸水能力_______,细胞溶胶K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叶片K含量进一步下降,会抑制与DNA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抑制植物细胞的_________和生长。

3)研究发现,低钾胁迫会导致叶肉细胞上的HATP酶含量减少,推测叶绿体内淀粉含量变化为__________,从而使光合强度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