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过程为________,b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点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如果老鼠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____)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程海是云南境内的内陆型大湖泊,并非真正的海。很久以前,湖水可通过某河流入金沙江,但随着环境的变化,该河流逐渐断流,使金沙江与程海隔绝,程海渐渐成为封闭式陆湖。对生活在金沙江和程海中的鲤鱼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主要食物 | 栖息 | 口位置 | 背鳍 起点位 | 尾鳍高与眼后头长比较 |
程海 鲤鱼 | 浮游动物及丝状藻类 | 中上层 | 端位 | 稍后 | 小于眼后头长 |
金沙江 鲤鱼 | 软体动物、昆虫幼虫、水草 | 中下层 | 亚下位 | 稍前 | 大于眼后头长 |
(1)科学工作者近期对程海水系鱼类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程海有鱼类20余种,如鲤鱼、鲢鱼、鲫鱼、裂腹鱼等,这一现象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2)结合题干中的信息,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两个水系鲤鱼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两个水系的鲤鱼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说明已经进化成两个鲤鱼物种”,你是否同意此结论?请依据进化理论说出你的判断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采蜜时,口器伸入鼠尾草的花筒中,头部推动鼠尾草“丁”字形雄蕊,花粉落在头部(如图所示)。鼠尾草雄蕊先成熟,蜜蜂采蜜后飞出时,不会导致同一朵花的雌蕊受粉。等到雄蕊凋谢后雌蕊成熟,其他蜜蜂再来采蜜时,雌蕊的柱头恰好能接触到蜜蜂头部,巧妙地接受了其他花的花粉而受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取食花蜜的细长口器是适应环境产生的定向变异
B.“丁”字形雄蕊结构是鼠尾草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雌雄花蕊成熟时间不同不利于基因多样性的形成
D.鼠尾草与蜜蜂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科学家在研究昆虫甲和昆虫乙的关系时,获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条件 | 温度(℃) | 34 | 34 | 29 | 29 | 24 | 24 |
相对湿度(%) | 70 | 30 | 70 | 30 | 70 | 30 | |
存活率(%) | 昆虫甲 | 0 | 90 | 14 | 87 | 71 | 100 |
昆虫乙 | 100 | 10 | 86 | 13 | 29 | 0 |
A.比较①③⑤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昆虫乙更适应高湿度环境
B.在温度比较低的环境中,昆虫甲的竞争能力大于昆虫乙
C.昆虫乙与昆虫甲相比,昆虫乙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更强
D.在高温环境中,昆虫甲通过突变会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红花植株 | 白花植株 | 黄花植株 |
初次调查 | 64% | 36% | 0 |
二次调查 | 36% | 25% | 39% |
A.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
B.该种植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初次调查时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40%,二次调查时为20%
D.基因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3月11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一并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仅61厘米,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没有关联
B. 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鳄鱼群体
D. 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