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和____。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原因是___。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个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_____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____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
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过程为________,b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点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如果老鼠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____)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程海是云南境内的内陆型大湖泊,并非真正的海。很久以前,湖水可通过某河流入金沙江,但随着环境的变化,该河流逐渐断流,使金沙江与程海隔绝,程海渐渐成为封闭式陆湖。对生活在金沙江和程海中的鲤鱼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主要食物 | 栖息 | 口位置 | 背鳍 起点位 | 尾鳍高与眼后头长比较 |
程海 鲤鱼 | 浮游动物及丝状藻类 | 中上层 | 端位 | 稍后 | 小于眼后头长 |
金沙江 鲤鱼 | 软体动物、昆虫幼虫、水草 | 中下层 | 亚下位 | 稍前 | 大于眼后头长 |
(1)科学工作者近期对程海水系鱼类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程海有鱼类20余种,如鲤鱼、鲢鱼、鲫鱼、裂腹鱼等,这一现象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2)结合题干中的信息,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两个水系鲤鱼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两个水系的鲤鱼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说明已经进化成两个鲤鱼物种”,你是否同意此结论?请依据进化理论说出你的判断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采蜜时,口器伸入鼠尾草的花筒中,头部推动鼠尾草“丁”字形雄蕊,花粉落在头部(如图所示)。鼠尾草雄蕊先成熟,蜜蜂采蜜后飞出时,不会导致同一朵花的雌蕊受粉。等到雄蕊凋谢后雌蕊成熟,其他蜜蜂再来采蜜时,雌蕊的柱头恰好能接触到蜜蜂头部,巧妙地接受了其他花的花粉而受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取食花蜜的细长口器是适应环境产生的定向变异
B.“丁”字形雄蕊结构是鼠尾草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雌雄花蕊成熟时间不同不利于基因多样性的形成
D.鼠尾草与蜜蜂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科学家在研究昆虫甲和昆虫乙的关系时,获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条件 | 温度(℃) | 34 | 34 | 29 | 29 | 24 | 24 |
相对湿度(%) | 70 | 30 | 70 | 30 | 70 | 30 | |
存活率(%) | 昆虫甲 | 0 | 90 | 14 | 87 | 71 | 100 |
昆虫乙 | 100 | 10 | 86 | 13 | 29 | 0 |
A.比较①③⑤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昆虫乙更适应高湿度环境
B.在温度比较低的环境中,昆虫甲的竞争能力大于昆虫乙
C.昆虫乙与昆虫甲相比,昆虫乙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更强
D.在高温环境中,昆虫甲通过突变会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