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Ⅰ.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

Ⅰ.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________缺失。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2)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被破坏。

Ⅱ.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3)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间隙及①和③,①和③都是神经元________的一部分。②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是________,需消耗能量,②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若②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可引起③发生的膜电位呈现为________

4)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

 

感受器 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 不能 神经中枢 细胞膜(质膜) 胞吐 外正内负 突触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总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到突触后膜) 【解析】 1.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且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Ⅰ.(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由于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因此不会出现屈肌反射。阻断传入神经后不出现屈肌反射,说明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2)脊髓是神经中枢,捣毁乙的脊髓,则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此时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能出现屈肌反射。 Ⅱ.(3)①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②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变化,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 (4)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突触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

2)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乙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

 

查看答案

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降低

B.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

B. 生物体内DDT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

C. 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

D. 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增加,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