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取A、B两个锥形瓶,分别放入适量的等体...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取AB两个锥形瓶,分别放入适量的等体积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A瓶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B瓶不做处理,再将AB瓶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请分析回答:

1)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冷却后才接种酵母菌可防止_________

2)每天定时取样,用浊度仪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以推知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中设置B瓶作为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

B.若不经染色处理,则测出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大

C.先向计数室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4)为统计A锥形瓶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将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经台盼蓝染液(体积忽略不计)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01mm3)计数5个中方格中的活细胞数共30个,则该锥形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为_________个每毫升。

5)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別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增加、减少、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葡萄糖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增加、减少、保持不变)。

 

消灭杂菌 高温杀死酵母菌 葡萄糖溶液浑浊度变化 ABD 1.5×109 减少 增加 【解析】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1)葡萄糖溶液是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由于葡萄糖溶液中含有杂菌,所以需要将葡萄糖溶液煮沸来消灭杂菌。由于高温能杀死酵母菌,所以需要在冷却后才接种酵母菌。 (2)每天定时取样,用浊度仪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以推知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故实验中设置B瓶作为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葡萄糖溶液浑浊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A、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A正确; B、若不经染色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既有活菌也有死菌,则测出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大,B正确; C、在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C错误; D、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D正确。 故选:ABD。 (4)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0.1mm3)即共25个中方格,如果计数5个中方格中的活细胞数共3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30÷5×25×104×1000=1.5×109。 (5)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別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减少;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葡萄糖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变化(单位:百万千焦/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

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69.5

7.0

19.0

45.5

19.0

9.0

 

1.0

 

4.5

3.5

1.0

2.5

微量

(不计)

 

 

(1)图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百万千焦/年,鼠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____百万千焦/年,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3)科学家研究该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田鼠种群数量在a~b之间的变化为________,c点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4)田鼠挖洞穴居,能够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

图甲是人们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某河流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无论是有机污染还是无机污染,该河流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上述河流生态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主要依赖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的作用,而对无机污染物的净化则主要依赖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的作用。

2)如果污染程度超出了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出现“水华”现象,有人建议在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同时投放鲫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以更好地治理、净化该河流。该方法主要是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利用植食鱼类可以_________,可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3)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该河流中的全部鱼类不能看作是一个群落,理由是______。该河流中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

4)若图乙曲线表示该河流中草鱼种群的增长速率,则调查其种群密度时,通常采取_________法。在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的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 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研究者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________的长度来计算出伸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各株南瓜茎伸长量的________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以减小误差。

(2) 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有________作用,正常南瓜茎的伸长对________的作用更敏感。

(3) 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属于________突变体。

(4) 从图3显示的结果看,可推测两种南瓜茎中无论赤霉索还是生长素的含量都________,该结果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推测。

 

查看答案

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増加,其意义是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胰岛素将被灭活,其意义是__________

2)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免疫导致的。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_________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_________状态。

 

查看答案

草甘膦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会给环境带来潜在风险。科研人员为研究草甘膦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依据推荐的草甘膦最低农田使用浓度(164mL·L-1),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草甘膦溶液。

②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蟾蜍72只,随机均分为6组,置于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每天定时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均匀喷洒到不同组蟾蜍的体表,对照组用蒸馏水代替。

④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每组中随机抽取3只蟾蜍,将蟾蜍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1),再使用相应仪器测定并计算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结果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不能称为反射弧,这是因为只有其中的______(结构)能发挥功能。实验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以维持标本的生活状态,任氏液的化学成分及浓度与蟾蜍细胞外液的_________(组成)最接近。

2)神经冲动在图1所示坐骨神经的ab间是以_________形式传导的,其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在膜外_________(选填“相同”、“相反”)。当在a处给予一次适宜刺激后,b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

3)图2中自变量是_________。根据图2所示结果计算,连续用205mL·L-1的草甘膦处理蟾蜍5天,草甘膦使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约_______m·s-1

4)本研究的结论是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_________。有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除草甘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