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人体中细胞外液甲、乙、丙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 B.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C.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完全相同 D.甲、乙、丙中可有葡萄糖、CO2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__________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________的结果。
研究人员用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杂交获得野生二粒小麦,过程如下图所示。
(1)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_________(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野生二粒小麦的过程中,秋水仙素抑制了细胞分裂过程中 _______的形成,最终使得野生二粒小麦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为 _______条。
(3)培育出的野生二粒小麦是________(可育、不可育)的。
2017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请回答问题:
(1)1984年,科学家首次成功分离了节律基因(per)。per基因控制合成PER蛋白的过程称为基因的___________。该过程在细胞的___________中,以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_______为原料转录为mRNA,进而在核糖体上___________出PER蛋白。
(2)CLK-CYC复合物能激活per基因转录,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核。白天PER蛋白在细胞质中降解,晚上PER蛋白在细胞核中积累,周期约为24小时,表现出昼夜节律,其分子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
①白天,在光下被激活的CRY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引起TIM蛋白降解,PER蛋白与DBT蛋白结合后被降解,导致___________,PER蛋白进入细胞核受阻。
②夜晚,TIM蛋白与PER蛋白结合后,经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使核内的PER蛋白含量升高,同时___________ per基因转录。
(3)生物节律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节律紊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上述研究对于我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启示?___________。
科研人员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水稻,筛选得到斑点叶突变体S1和S2。请回答问题:
(1)为研究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 F1群体 | 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株) | ||
野生型 | 斑点叶 | 总数 | ||
S1×野生型 | 野生型 | 171 | 56 | 227 |
S2×野生型 | 野生型 | 198 | 68 | 266 |
两组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出现___________现象,且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接近___________,判断S1和S2的突变性状均由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
(2)检测发现,S1和S2基因D的序列均发生改变,S1在位点a发生了改变(记为Da),S2在另一位点b发生了改变(记为Db)。从变异类型看,化学诱变剂处理导致基因D发生的改变属于___________。基因D、Da、Db互为___________。
(3)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产物在特定位点被识别后,部分序列在此被剪切掉,其余序列加工形成mRNA。野生型和S1的基因转录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与野生型的D基因序列相比,S1的Da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___。
②S1的Da基因转录后的mRNA序列多了“AUAG”,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
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请回答问题:
(1)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___________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
(3)图中的A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_____期;B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_____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