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
B.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
C.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尽管外界环境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如图表示人体中细胞外液甲、乙、丙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 B.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C.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完全相同 D.甲、乙、丙中可有葡萄糖、CO2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__________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________的结果。
研究人员用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杂交获得野生二粒小麦,过程如下图所示。
(1)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_________(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野生二粒小麦的过程中,秋水仙素抑制了细胞分裂过程中 _______的形成,最终使得野生二粒小麦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为 _______条。
(3)培育出的野生二粒小麦是________(可育、不可育)的。
2017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请回答问题:
(1)1984年,科学家首次成功分离了节律基因(per)。per基因控制合成PER蛋白的过程称为基因的___________。该过程在细胞的___________中,以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_______为原料转录为mRNA,进而在核糖体上___________出PER蛋白。
(2)CLK-CYC复合物能激活per基因转录,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核。白天PER蛋白在细胞质中降解,晚上PER蛋白在细胞核中积累,周期约为24小时,表现出昼夜节律,其分子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
①白天,在光下被激活的CRY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引起TIM蛋白降解,PER蛋白与DBT蛋白结合后被降解,导致___________,PER蛋白进入细胞核受阻。
②夜晚,TIM蛋白与PER蛋白结合后,经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使核内的PER蛋白含量升高,同时___________ per基因转录。
(3)生物节律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节律紊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上述研究对于我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启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