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但对甘薯、马铃薯、麻类及田菁等均不取食。

东亚飞蝗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在正常情况下,成虫羽化后平均 7天左右即可交配,雌虫一生可交配20~25次,交配后4~7天即可产卵在土下,深度约为4~6厘米。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5%或高于25%时,产卵数量显著降低,当表层土含盐量高于1.2%时则无卵的分布。

雌虫就算不交配,也能进行孤雌生殖,即雌性不经过交配就可以直接产卵,卵也可以孵化和正常发育,繁殖力惊人。一只雌蝗虫一生可以产400-600枚卵,卵在地下越冬。到了第二年四、五月份,卵孵化为蝗蝻(蝗虫的若虫),蝗蝻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四次蜕皮,最终完成翅膀的发育羽化为成虫。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测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采用_____法调查飞蝗的___________(发育时期)。

(2)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蝗灾的发生,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科研人员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蝗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但发现不能很有效的控制蝗虫的数量,依据材料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外骨骼不能生长,需要进行蜕皮。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对若虫新壳的泌成、硬化和皮肤中蛋白质的合成等有促进作用。蝗虫通过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前胸腺激素,作用于蝗虫的_________,促进该腺体分泌蜕皮激素。可见,蜕皮激素的分泌是一种_________调节。

(5)依据本题材料,提出两条防治蝗虫的方法和措施_________________

 

样方 卵 I K2 性别比例 雌虫就算不交配也可以孤雌生殖 前胸腺 分级 兴修水利;改变发生地的植被,因地制宜种植飞蝗不食的作物;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改变飞蝗发生地的土壤条件; 施加蜕皮激素受体抑制剂或促前胸腺激素受体抑制剂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为预测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采用样方法调查飞蝗的卵。 (2)由题意知: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所以在干旱条件下,东亚飞蝗生存的环境阻力减小,新的K值增大,因此,a点后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I。东亚飞蝗是害虫,应使其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果维持K1水平会使农作物造成极大地损失,如果维持在0水平,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型,应控制其种群数量在K2水平,既可以保持生物多样性,又使其对农作物的损害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3)科研人员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蝗虫,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但发现不能很有效的控制蝗虫的数量,因为雌虫就算不交配也可以孤雌生殖。 (4)根据题中信息,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可知,蝗虫通过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促前胸腺激素能作用于蝗虫的前胸腺,使其泌蜕皮激素。可见,蜕皮激素的分泌是一种分级调节。 (5)依据本题材料,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兴修水利;改变发生地的植被,因地制宜种植飞蝗不食的作物;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改变飞蝗发生地的土壤条件; 施加蜕皮激素受体抑制剂或促前胸腺激素受体抑制剂等方法和措施来防治蝗虫。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条件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 受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的有限的自然状态 种群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为常数(无限增长)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0和K时的增长速率为0,K/2时增长速率最大   K值的有无 无K值 有K值 曲线形成的原因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的数量增多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的大小不同从而导致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 项目 灭鼠 捕鱼 K/2(最大增长率) 不可盲目减少,以至于获得K/2 最大限度利用,维持K/2 K(最大环境容纳量) 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性别比例 使某一性别不育 不能单一捕捉某一性别 年龄组成 尽量减少幼体 尽量保护幼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D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生态系统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能量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2)结合图甲分析,D所代表的能量为______的同化量。

(3)乙图中A能量为1.5×109kJ, B能量为1.4×109kJ,狼的摄入量为2.9×108KJ,狼同化的能量为1.65×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不考虑营养级的其他生物)。

(4)当该生态系统中细菌、蚯蚓等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_______

(5)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

(6)草原生态系统能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r·min-1>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需在干酵母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菌恢复为正常的生活状态。

(2)接种量为1.5mL、摇床转速为250 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6h后数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接种量1.0 mL、转速230 r·min-1_______

(4)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该兴趣小组采用了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所示观察到的图像。

  

①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_______,目的是确保随机取样时有均匀的种群密度。

②图1这块血球计数板上有_______个计数室。

③图2表示的这个大方格上含有_______个中方格,其容积是_______

④若计数得图2中每一中方格里酵母菌平均数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______个。

 

查看答案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

 

(1)激素甲是_______.激素乙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   

(2)据图分析可推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促进”或“抑制”),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较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有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诱导产生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甲中看出能进行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

3)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原因是________

4)下列物质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溶酶体    B.淋巴因子    C.抗原    D.编码抗体的基因            E.溶菌酶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

6)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防卫________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哺乳动物血液中C02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为了研究该反射过程中感受器的存在部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1)哺乳动物因剧烈运动产生的____________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HCO3-反应,使血液中C02含量升高。C0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由感受器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过程有关的信号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维持内环境pH稳态的过程是在____________调节的作用下,通过各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的。

(2)20世纪初,科学界认为C02感受器可能位于脑部,也可能位于躯体的动脉管壁上。为探究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将连接头部与躯干的血管断开,只保留由动脉传向脑的传入神经,同时将A狗的颈动脉和颈静脉分别与B狗相应血管相连,A狗躯干的呼吸运动靠人工呼吸机维持。

①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B狗处于呼吸平稳状态,目的是保证A狗脑动脉连接部血液中____________含量保持稳定。

②科研人员将呼吸机暂停一小段时间,A狗血液中的C02含量____________,发现A狗鼻部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实验结果说明狗的__________有C02感受器。该结果___________(能/不能)说明脑部不存在C02感受器。

(3)基于上述研究,请你为CO(煤气)中毒的紧急治疗提供一种思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