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生 长素类似物 A 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 1 所示 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 1 小时后,再分别转入 5 种浓度的 A 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 缓冲液(对照组)中。在 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 24 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 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 2。
请分析并回答:
(1) 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mg/L 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 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
(3) 生长素类似物 A 应溶解于__________中,以得到 5 种浓度的 A 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图 2 中,浓度为 0.001mg/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 1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 10mg/L 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
(5) 图 2 中,浓度为 0.1mg/L 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 该数据应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
图 1 是当 A 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 引起 F 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 2 为图 1 中 D 结 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 1 是_________结构的示意图,用针刺A 时,引起 F 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
(2)当兴奋在神经纤维 B 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为_________。
(3)图 2 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②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②传到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的递质可以通过_____方式释放出来,这一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 的结 构特点。
(4)如果在图 2 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一种递质),乙酰胆碱会与_____(填①或②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如果某人体内一种抗体会与上述受 体结合,则可能引起肌肉的_________ (填“持续收缩”或“持续舒张”),这种免疫异 常称为_____。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Ⅰ.(1)甲图中,c 点生长素浓度对于芽来说是________(选填高或低)浓度。
(2)乙图中 b 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 侧,这是由于___________引起的,a 侧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植物的向性运动与生长素的调节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上图中能弯曲生长的有_____。
(2)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_____和_________对照。
(3)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对照。
(4)在上述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
沙打旺,一种优质牧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某地为治理荒山,大面积种植沙打旺后任其自然生长。下图是连续多年对沙打旺种群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过程中常采用_____方法估算种群密度, 该方法的关键是_____。
(2)0— 2 年内沙打旺种群增长曲线近于_______ 型增长。第_______ 年起,沙打旺达到种群的 K 值。 第 6 年的沙打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
(3)欲预测 12 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统计 种群的_____。
(4)数年后,鼠害猖獗,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 4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 30 只,其中有标记的15 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 果_____。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麻雀 | 黄鹂 |
第一次捕捉 | 46(标记后放生) | 43(标记后放生) |
第二次捕捉 | 42(其中6只标记) | 36(其中9只标记) |
A. 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 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 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 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mV
D. 若神经纤维处于乙图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