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且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且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蛋白胨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0.0g

1.0g

15.0g

 

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_________(填不能)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3)一位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以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___________培养基上,等长成菌落后放在4 ℃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不能 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 灭菌 无菌 菌液浓度过高 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加大稀释倍数) 固体斜面 甘油管藏 【解析】 根据题表中培养基配方可知,蛋白胨和尿素可提供氮源,葡萄糖可提供碳源,含有琼脂,故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尿素分解菌体内的脲酶能够将土壤中的尿素分解为氨,尿素分解菌属于细菌,筛选尿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1)由图中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中能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胨和尿素,尿素不是唯一氮源,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可以以蛋白胨为氮源生长,所以不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菌。 (2)微生物筛选与分离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因此,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没有梯度稀释,浓度过高;要避免此种现象,需要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等长成菌落后放在4 ℃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图I为水稻叶肉细胞中的某一结构(其中甲~戊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结构),图II为研究人员探索1mmol/L NaHSO3溶液对乳熟期温室水稻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请分析回答:

(l)I所示发生在④的生理过程为____反应。④处给③发生的反应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

(2)I中,③处所发生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据图II,当光照强度为200umol·M-2·S-1时,水稻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部位有____

(3)研究发现l mmol/LNaHSO3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则其作用部位是图I中的[    ]____;如何用简单实验证明此可能性,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

(4)由图II可知,NaHSO3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____(有、无)影响,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由图II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查看答案

研究表明,恒温动物的温度据培养基感受器有一定的感受范围,皮肤温度在 1230℃时,冷觉感受器 的活动较强;3045℃时热觉感受器的活动较强。皮肤温度常被视为温度觉的“生理零度”。如人的皮肤温度保持 30℃,当环境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则感觉冷,当环境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时感觉到热。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当人进入室温 25℃环境中时,会感觉______________

A.冷    B.热    C.不冷不热    D.不能确定

2)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________,参与调节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

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会忍不住颤抖,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此时人体的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当前有一种称为“冰桶挑战”的活动风靡全球,某挑战者将冰水浇遍全身,此时他的体温约为_____ ,这说明人体具有_____能力。

 

查看答案

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 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 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 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 1/3 以下。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 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 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分析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小组欲探究某农药对水稻的毒害作用,用不同浓度的农药处理水稻,然后取水稻的组织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率(每 1000 个细胞所含有的微核数)。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因变量是_____

2)应该取水稻的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制作装片。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______________制片。

3)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如果要观察微核,应该用_____试剂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选择处于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4)微核的产生属于_____(填变异类型),这种变异(能否)_____遗传。

 

查看答案

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程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 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氧化塘岸边、浅水区与中央深水区中生物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特点。

(2)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要加水稀释处理,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3) 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这种效果,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9 9 17 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 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杂交育种相关的问题。

1)杂交育种常用到人工授粉的方法,人工授粉的步骤是:去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为了培育出杂交水稻,袁隆平跋山涉水,找到了一种雄性不育的水稻。请简要分析这种水稻对培育杂交水稻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