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
B.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 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 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
如图表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导致物种进化
B.种群数量减少到K2时,曲线II表示蝗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当种群的变化曲线为Ⅲ,则a点后可能是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引起的变化
D.若a点变化为干旱且干旱能抑制蝗虫天敌的生长,则该种群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
B.t1-t5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
C.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如果对该农田进行很好的人工管理,能够增大甲的环境容纳量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