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是小鼠细胞的Igf-2基因控制合成的单链多肽分子,对个体生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是小鼠细胞的Igf-2基因控制合成的单链多肽分子,对个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Igf-2基因突变为Igf-2m后失去原有功能,可能产生矮小型小鼠。

(1)Igf-2基因和Igf-2m基因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据资料显示,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它们遗传时,有一种有趣的“基因印迹”现象,即子代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迹而不表达。据此推断基因型为Igf-2 Igf-2、Igf-2 Igf-2m、Igf-2m Igf-2m的小鼠的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用“正常型、矮小型或不能确定”作答) 。

(3)为了探究该基因印迹的规律,科学家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____(用“父/母”作答)方,而来自另一亲本方的基因能表达。由此规律推测:将上述甲组杂交实验的子代中的雌雄小鼠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正常型 不能确定 矮小型 母 正常型:矮小型=1:1 【解析】 试题根据题干信息分析,Igf-2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对个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突变后产生了Igf-2m基因,应该为其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发生了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的意义:能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Igf-2m基因是Igf-2基因突变后产生的,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已知子代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迹而不表达,则Igf-2 Igf-2为正常型;Igf-2 Igf-2m不能确定表现型,可能是正常型,也可能是矮小型;Igf-2m Igf-2m表现为矮小型。 (3)根据遗传图解分析,两组实验为正反交实验,产生的子一代基因型相同,但是表现型不同,都表现为与父本表现型相同,因此可以说明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母本;若将两组实验子一代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Igf-2 Igf-2:Igf-2 Igf-2m:Igf-2m Igf-2m=1:2:1,由于Igf-2 Igf-2m中一般表现为正常型、一般表现为矮小型,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正常型:矮小型=1: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

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

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该结论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若680 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_______(填上升”“不变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45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填减少”“不变增加)。680 nm补光组在1000时若要增加光合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我们获知细胞适应氧气变化的分子机制。人们对氧感应和氧稳态调控的研究开始于一种糖蛋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调控该反应的开关是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研究还发现,正常氧气条件下,细胞内的HIF会被蛋白酶降解,缺氧环境下,HIF会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分析,红细胞数量与EPO的分泌量之间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人体细胞产生HIF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引起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个过程需要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海拔2366米,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该基地训练一段时间,从氧稳态调控角度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前去训练的原因是:该训练基地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刺激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比赛时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给。

4)肿瘤的生长需要生成大量的血管以供应营养,肿瘤快速生长使内部缺氧,诱导HIF的合成,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长大。请据此提出治疗肿瘤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进入老年后发病。AD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T/t)发生突变。某家族的AD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Ⅲ-7是一名女性,目前表现型未知。对下列系谱图的分析中不再考虑有任何变异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5的基因型是TTTt

B.若Ⅱ-5为纯合子,Ⅲ-7一定会携带AD致病基因

C.若Ⅲ-7已怀孕(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3

D.用Ⅲ-7与一名家族中无AD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在备孕前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文顿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B.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并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C.卡尔文等用蓝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