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Ⅱ)上的基因B控制,基因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为bbXRXR),其细胞(2n=8)中X、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该黑身雌蝇与一只灰身雄蝇(基因型为BBXrY)杂交,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 )
A.1/4 B.1/8
C.1/16 D.1/32
果蝇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 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 )
①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②统计F2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③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④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A.四项 B.三项 C.二项 D.一项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处于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细胞(Ⅰ~Ⅳ)核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Ⅰ→Ⅱ→Ⅰ可表示体细胞增殖过程,Ⅰ→Ⅱ→Ⅲ→Ⅰ→Ⅳ可表示精细胞形成过程
B.Ⅰ所处阶段含4对同源染色体,Ⅱ所处阶段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Ⅲ所处阶段含有2套遗传信息,基因型可能是AAXBXB
D.若Ⅳ所处阶段的细胞发育成个体,则成为单倍体
下表表示从某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甲→乙→丙→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和有关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生理过程 | 甲 | 乙 | 丙 | 丁 |
细胞中染色体组数 | 2→1→2→1 | 1→2 | 2→4→2 | 2 |
有关特征 | 性激素的作用 | 细胞膜功能体现 | 遗传信息不变 | 功能趋向专门化 |
A.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1→2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B.乙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C.丙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
D.丁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和mRNA种类均不断发生变化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AaXbY)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甲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B.乙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
C.丙图①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未发生重组
D.丁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Xb或aXb
将两个抗虫基因 A(完全显性)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M(每个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取植株M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 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A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若每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时间发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