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面的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

下面的图中DNA分子有ad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片段。

2)图乙中,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3)从图甲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A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_______(原料)连接成子链,则A________酶,B____________酶。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胞嘧啶 腺嘌呤 磷酸和脱氧核糖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半保留复制 脱氧核苷酸 解旋酶 DNA聚合酶 【解析】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题图分析,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a、d为解开的两条母链;b、c为新合成的子链;乙图为DNA的平面结构的部分图示,其中1~10依次为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脱氧核糖、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氢键、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DNA发挥遗传功能的基本单位。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乙中,1是胞嘧啶,2是腺嘌呤,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分析题图甲可以知道, 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A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因此是解旋酶;B酶的作用是催化形成DNA子链进而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是DNA聚合酶,其中B(DNA聚合酶)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进而形成两个DNA分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体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问题:

 

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需要经过解离、漂洗、______和制片等步骤。

2)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在______期,该时期细胞完成______,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3)图中______ (填“甲”、“乙”或“丙”)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为32条,此时染色体数与DNA数的比例为______

 

查看答案

中山杉树干挺直,树形美观,耐淹性极强,为研究其耐淹性机理,科研人员将中山杉幼苗进行水淹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细胞中相关酶的活性,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请回答问题:

(1)中山杉细胞存在如图所示的代谢途径,酶a和酶b存在的部位是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水淹一段时间后酶a和酶b活性增加,说明根和叶的无氧呼吸速率增强,中山杉无氧呼吸生成的最主要代谢产物为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检测中山杉细胞中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注:总糖量=淀粉+可溶性糖)

组别

处理

总糖量相对值

根系中糖类物质含量(mg/g)

根系

叶片

淀粉

可溶性

对照

不做处理,正常生长

65.4

41.1

65.1

1.8

水淹

植株幼苗浸于水中

95.7

68.7

92.8

3.7

 

 

据表分析,水淹时根系总糖量________,水淹期间中山杉的根、叶间糖的转运方向为__________。糖类是主要的__________,因此根系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可帮助中山杉在退水后快速恢复生长。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ATP合成过程中能量转换机制,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Ⅰ)和牛细胞中的ATP合成酶(Ⅱ)构建ATP体外合成体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模拟了在________(细胞器)膜上合成ATP的能量转换过程。

2)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

组别

人工体系

H+通过Ⅰ的转运

H+通过Ⅱ

的转运

ATP

大豆磷脂构成的囊泡

1

产生

 

2

不产生

 

3

不产生

 

 

 

 

 

 

 

 

注:“+”、“-”分别表示人工体系中组分的“有”、“无”。

①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结果可知,Ⅰ可以转运H+进入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第1组囊泡内pH比囊泡外低18,说明囊泡内的H+浓度_____________囊泡外。

②当第1组人工体系加入丙酮后,不再产生ATP,其原因可能是丙酮破坏了囊泡膜,导致囊泡内的H+ ______________

③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结果可知,伴随_______________的过程,ADPPi合成ATP。、

3)上述实验表明,人工体系产生ATP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_____________→ATP中的化学能。

 

查看答案

下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结构[1]____________上。

2)图中Ⅱ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

3)Ⅰ阶段为Ⅱ阶段提供了[2]___________[3]__________

4)光反应的产物中,不参与碳反应(暗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请回答问题:

1)细胞膜以_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_____________;②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