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不能产生正常...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子代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

C.三倍体无籽西瓜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改变,该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DNA中碱基对的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A 【解析】 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 (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杆抗病。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配子中有一半正常,故有可能产生正常的后代,A错误; B、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个体,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如六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可能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B正确; C、可遗传变异指的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性状改变,而不可遗传变异指的是仅仅是环境影响造成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的形状改变,C正确; D、DNA中碱基对的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后,细胞内核糖体、线粒体数量增加

B.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C.胚胎时期可发生细胞分裂分化,不会发生细胞衰老凋亡

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而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物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酶为化学反应提供大量能量,因而催化效率高

B.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多种色素,可以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C.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RNA两类核酸

D.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查看答案

赤腹松鼠是植食为主的树栖啮齿动物,常破坏林木的树皮,是主要的森林害鼠。为了防治赤腹松鼠对人工林的危害,四川洪雅林场的技术人员用PVC软管制作毒饵站,并对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的效果进行研究。

1)洪雅林场的赤腹松鼠构成了生态学上的一个__________。为了研究对赤腹松鼠的防治,技术人员需要调查赤腹松鼠________________,来评估防治的效果。

2)利用投放毒饵来防治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其生态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危害效果的研究中,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从毒饵站和饵料两个方面分别需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地

总使用毒饵

袋数/

无毒饵料取食数(率)

投放毒饵前

投放毒饵后

3

4

5

6

7

9

12

A1

100

1818%

33%

22%

22%

00%

22%

33%

A2

100

2323%

22%

44%

33%

00%

22%

22%

B1

200

71355%

21%

105%

105%

00%

21%

00%

B2

200

5829%

315%

315%

21%

105%

105%

525%

C

200

43215%

5427%

5829%

3015%

189%

3819%

4221%

 

表:毒饵投放前后各月各样地无毒饵料取食数(率)

4)技术人员在林场内选取5块样地,其中4块防治样地,编号为A1A2B1B2A样地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B样地每公顷安装8个毒饵站),以及1块对照样地,编号为C。样地在投放毒饵前后需要投放无毒饵料并记录取食数,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无毒饵料取食情况的结果如上表,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于此项研究,请为该林场未来的赤腹松鼠防治工作提出一项具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

1)该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S1与受体D结合后导致S1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___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R是该病毒的S1上与受体D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R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抗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结果如图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

该实验中抗体丁可以作为对照抗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受体D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病毒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实验处理,完成实验方案。(注:鼠受体D与人受体D存在序列和结构上的差异)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抗体甲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____________

无细胞融合

抗体乙

部分细胞融合

抗体丙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1

不加抗体

____________

表达鼠受体D的细胞

无细胞融合

对照组2

抗体丁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____________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3

_______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表达人受体D的细胞

部分细胞融合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明显。

4)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三种抗体与R结合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甲与乙结合R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的区域部分重叠。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将____________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__中被固定形成C3C3______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进而合成__________进行运输,并进一步合成淀粉。

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

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

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3C标记的13CO2四小时,在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13C标记的淀粉含量为c。若淀粉量abc的关系满足____________(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