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
B.“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实验中, 对照组存在微生物,实验组不存在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相同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的能力,因此对其丰富度的研究可以采取标志重捕法
下列与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及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B. 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C. 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D. 只有接触致癌因子,才会发生细胞癌变
下列各项与ATP和DNA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
B. 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
C. ATP中的“A”与DNA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
D. 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会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环境中生长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也可以构成生物
C.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二糖很可能是蔗糖
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为有效防治土地沙漠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我国北方某地用飞机在植被稀少的荒山分批播种马尾松,之后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和采伐。研究者对不同年限的森林进行了调查。
(1)马尾松属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研究者对全封育和半封育。原因之一是:积累的树木凋落物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利用,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土壤肥力,给马尾松的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2)研究者在样方内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全封育20年、30年、50年森林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发现随封育年限增长,树种逐渐增至十余种,阔叶树种类和比例增大,动物种类也逐渐增加,此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调查还显示,随封育年限增长,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研究者推测这是树种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3)为进一步研究封育条件下树种变化的原因,研究者用马尾松和2种阔叶树树苗进行试验,结果如下。
|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净光合速度相对值 | 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产物输出到顶芽的比例(%) | ||||
8.6% | 11.3% | 18.6% | 全日照 | 林窗环境 | 室内弱光 | |
马尾松 | 1.6 | 3.1 | 3.9 | 17 | 5.8 | 7.5 |
荷木 | 1.1 | 3.1 | 3.6 | 9 | 7.8 | 28.5 |
黄果厚壳桂 | 0.4 | 1.9 | 3.3 | 1.8 | 8.0 | 9.7 |
据结果分析,马尾松能够在荒山的强光、干旱条件下快速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随着土壤含水量和群落枝叶繁茂度的增加,马尾松在与荷木、黄果厚壳桂等阔叶树的___________中被逐渐替代。
(4)近年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实行了碳汇制度,把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化,由高耗能企业向林场出资购买一定量的碳汇以抵消相应CO2排放量。请从企业和林场两方面分析此项举措如何从整体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利于细胞度过营养缺乏的时期,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调节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进行相关研究。
(1)秀丽隐杆线虫有两种性别,雌雄同体(2n=10+XX)和雄性(2n=10+X),雌雄同体线虫可自交产生后代,雄虫存在时也可以杂交。特定环境下,雌雄同体线虫经____________过程产生较多的_____________的配子,该配子与染色体组成为n=5+X的配子结合发育成雄性个体。
(2)研究者用诱变剂处理雌雄同体成虫,任其自交产生F1代、F2代。
①若F1代就出现突变个体,一般认为该突变性状为显性,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雌雄配子含有相同位点的突变基因的可能性极低,故突变个体可被视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其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在F2代出现了某一种自噬异常突变体,在普通环境下,将其与野生型雄虫共同培养,可根据子代是否出现较多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判断杂交是否成功,再选择其子代中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自交,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雄同体;突变型雌雄同体=3:1,初步判断此突变性状为______基因隐性突变决定的。
(3)为确定此自噬异常突变体中突变的基因,科研人员对相应cDNA测序,发现突变体E基因异常,如下图所示:
图1 :野生及突变体E基因非模板链部分编码序列
(注: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起始);AGA/AGG—精氨酸;GAA—谷氨酸;AUA—异亮氨酸;UAA—终止;)
综合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阐述此突变体自噬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细胞自噬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自噬过程示意图
为确定E基因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位置,科研人员利用已知功能的L基因突变体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线虫类型 | 细胞自噬的现象 | ||
自噬小体 | 自噬溶酶体 | 自噬底物降解 | |
野生型 | 少量 | 有 | 是 |
E基因突变体 | 无 | 无 | 否 |
L基因突变体 | 大量 | 无 | 否 |
E与L基因双突变体 | i_____________ | Ii________________ | Iii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者根据该结果推测,在自噬过程中E基因控制的过程在L基因之前。请补全上述表格。
(5)由于生物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自噬过程及调控机制高度相近,使得结构简单的线虫成为细胞自噬研究的模式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