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请回答下列小题。
1.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 细胞 |
iPSC |
DB7 |
MEF |
血清 | ||||
免疫组 | 77 | 82 | 8 | |
空白组 | 10 | 8 | 9 |
A.iPSC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B.DB7的抗原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C.MEF的抗原不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D.一种抗体可以与不同结构类型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步骤注射的是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B.③步骤注射的是B细胞
C.④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B
D.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出现多核现象。经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两个纺锤体可能分别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
B.细胞A最终可能将分裂成为1个双核细胞,1个单核细胞
C.细胞B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条数为40
D.药物N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和马达蛋白的作用有关
图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分裂的部分过程。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
B.图中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C.有“偏向”的染色体分离不利于遗传多样性
D.染色体分离的极性依赖于微管蛋白的排列
机体能响应外界温度的变化,调整代谢的强度,如下图所示。
寒冷刺激和注射去甲肾上激素(NE)都能引起机体能量消耗提升,其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来源于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另一部分来源于棕色脂肪组织代谢产热。
注: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这种蛋白质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浓度差,令利用质子浓度差驱动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减慢,阻碍了三磷酸腺苷(ATP)的正常产生。以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注射NE导致的产热增加有明显的“记忆”效应
B.棕色脂肪组织由丰富的交感神经控制,其节后神经元释放的是NE
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生的热量来自于代谢反应放热和肌肉摩擦等
D.棕色脂肪细胞中存在解耦联蛋白,抑制呼吸链,使葡萄糖直接分解散热
PI是一种核酸染料,能够对坏死或凋亡细胞染色,Annexin V能够高亲和力结合磷脂酰丝氨酸(PS),研究人员利用两种试剂对三组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B4象限内出现细胞的原因是因为细胞正处于凋亡早期
B.Annexin V能够检测细胞凋亡的原因是因为PS在细胞膜上分布的不对称性
C.实验结果显示,b组细胞的凋亡率最高
D.需要对实验中B2象限内细胞进行镜检,出现炎症反应则确认为细胞凋亡
如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B.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