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请分析并回答

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离体细胞经过__________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此过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

2)为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往往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转移到马铃薯体内.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①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使用了_____法。导入农杆菌时,首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这里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还要用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  

②该转基因马铃薯产生的配子中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

 

脱分化 再分化 全能性 农杆菌转化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连接酶 Ca2+ 不一定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原理:细胞全能性。 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从而长成植株(新植体)。 条件:离体培养、无菌条件,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一定的营养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光照条件等。 2、不同生物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不同,每种方法都有利有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比较经济有效,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大肠杆菌细胞最常用的转化方法就是用钙离子处理细胞,使细胞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完成转化过程。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①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用农杆菌转化法;常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还要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使外源基因容易导入。 ②由于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不一定会存在导入的目的基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如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_____

2)图2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C表示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

4)若图1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

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所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绳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l。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________为显性。Fl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__

 

查看答案

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示意图,图乙 表示其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 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 24 小时内 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 B 点对应时刻分别为 6 点和 19 点。

(1)图乙中光反应的具体部位是_____(填字母),结构 c 部位_____(能/否)分解 葡萄糖。

(2)图丙中限制 A~C 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_____(OB/B 点之后),若图乙 只发生①②过程,则对应图丙的是_____点。

(4)丁图中 24 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有________个小时。

(5)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 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O2总量是_____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 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 CO2的量是_____mg。(O2相对分子质量32,CO2相对分子质量44)

(6)丁图中,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浓度,B 点将向______(左/右)移动。

 

查看答案

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