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利用“滤膜法”对受污染的河流水体进行了大肠杆菌活菌数目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向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装人图甲所示的试管中,再将污水样滴加进去振荡摇匀,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________,,说明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了CO2。若要用重铬酸钾检测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了酒精,具体做法是_________。
(2)利用图乙所示的“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时,应先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_________℃左右时,在_________附近倒平板。
(3)图乙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肠杆菌。若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统计_________色的菌落数目,就可估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目,但这样得到的统计值往往要比实际值低,原因是_________。
在小型湖泊中,绿藻和蓝藻是鲮鱼和沼虾的食物,而沼虾又是鲮鱼的 食物。如图表示不同体长鲮鱼的食性比例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该小型湖泊中,鲮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若除去沼虾,则体长较大 鲮鱼的数量变化是_____。
(2)该小型湖泊生态系统中,除上述生物外,还存在一类被称为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的生物;湖泊中的氮元素属于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
(3)若该湖泊中,短时间内绿藻(或蓝藻)的同化量增加了 300 kJ,且湖泊中只有体长为 2.8 cm 的 鲮鱼,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按 20%计算,则可使体长为 2.8 cm 的鲮鱼同化量增加_____kJ; 若湖泊中只有体长为 4.2 cm 的鲮鱼,则鲮鱼增加的同化量是前者的_____倍。
果蝇的某些性状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果蝇眼睛的颜色野生型均为红眼,经基因突变产生的 隐性性状中有白眼和朱红眼,控制白眼、朱红眼的基因均位于 X 染色体上。果蝇翅膀的形状有卷翅和正 常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让白眼雌果蝇与朱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野生型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该实验结果判断,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否互为等位基因?____________,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卷翅基因具有如下遗传特性:卷翅基因为显性,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现有卷翅雄果蝇、 正常翅雌果蝇和正常翅雄果蝇,请设计实验证明卷翅基因的遗传特性 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杂交方案并预 期实验结果)
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 为研究环境激素 H 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 H 分别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 12.5mL,每天 1 次,连续 21 天,n=20)。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实验内容及 结果见下表。
| 对照组 | 实验组 | |
| 1 | 2 | |
注射物 | 玉米油 | H(浓度 100m/L) | H(浓度200mg/L) |
精于数均值(X10个) | 7.13 | 5.09 | 4.35 |
请分析并回答: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 H 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_____。
(2)小鼠脑中的_____调节_____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 子。精子是由睾丸中_________细胞(2n)经_____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能/否)遗传给后代。
(5)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体积上升,臭氧层空洞增大,科研人员以银杏树为材料,研究CO2、O3及其复合作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银杏树随机分为4组,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A组高浓度CO2、B组高浓度O3、C组_______、D组(对照) _______。
(2)研究发现,测定净光合速率的实验中,A组净光合速率最大。因为较高浓度的该气体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中________(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3)Ca2+-ATPase酶能催化ATP的水解,测量该酶活性时,应以__________为底物。科研上常将Ca2+-ATPase酶的活性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判断依据,请从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S1、S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C0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
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未达到饱和
C.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
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