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光照下CO2吸收总量(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下图中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氧浓度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在 ATP 与 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都有“A”,下图圆圈中“A”依次表示的是( )
A.腺苷、腺嘌呤、腺嘌呤、腺苷
B.腺嘌呤、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
C.腺苷、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
D.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具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等量的姜汁分别加入到等量不同温度下的牛奶中,观察混合物 15 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结果 | 15 min 后仍 有未凝 固现象 |
14 min 内完 全凝固 |
1 min 内 完全凝固 |
1 min 内完 全凝固 | 15 min 后仍 未有凝 固迹象 |
注:用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新鲜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能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B.20℃和 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
C.将等量的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分别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 准确度
D.60℃和 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