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B.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

 

D 【解析】 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而非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相等,A错误; B、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因此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如果没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由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知,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1,D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间的关系。对下列图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L点时,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B.图乙中由纵轴、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

C.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氧气浓度

D.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O2浓度应调节到图乙中N点对应的浓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B.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C.激素的合成都需要酶,但并不是所有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查看答案

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必需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

B.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查看答案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查看答案

人类B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B链发生了缺损,该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B珠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的Bl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乙患者的B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B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

B.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C.甲患者B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缺失所致

D.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