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发酵培养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研究人员用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的叶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试分析回答:
(1)指示剂使用麝香草酚蓝,其变色范围是:pH=6.0呈黄色,pH=7.0呈墨绿色,pH=7.6呈蓝色,结果如下: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开始时指示剂颜色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实验完成后指示剂颜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绿色 |
分析试管颜色变化原因:
则试管①指示剂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试管③指示剂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
实验后得到以下相关图形分析,根据图形回答相关问题:
(2)能进行图一反应的是____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 图一中的A 和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二是在CO2浓度为0.1%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的曲线,其中表示光补偿点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CO2浓度改用0.3%时重新进行上述实验,在图二中光饱和点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
(3)若图三表示在图二的a光照强度下该叶片的一个叶肉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此时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
(4)图曲线表示在4种实验条件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0.10%CO2,温度在30℃ ②0.10%CO2,温度在20℃
③0.03%CO2,温度在30℃ ④0.03%CO2,温度在20℃
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影响光合速率。③和④曲线重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请据其分析回答:
O2含量 CO2释放量温度 | 0.1% | 1.0% | 3.0% | 10.0% | 20.0% | 40.0% |
3°C | 6.2 | 3.6 | 1.2 | 4.4 | 5.4 | 5.3 |
10°C | 31.2 | 53.7 | 5.9 | 21.5 | 33.6 | 32.6 |
20°C | 46.4 | 35.2 | 6.4 | 38.9 | 65.5 | 67.2 |
30°C | 59.8 | 21.4 | 8.8 | 56.6 | 100 | 102 |
40°C | 48.2 | 17.3 | 7.1 | 42.4 | 74.2 | 73.5 |
①该实验数据是在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所示实验环境条件下测得的。
②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③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_。
④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从牡丹中提取出一种酶,为了探究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是葡萄糖还是蔗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动手设计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据如图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若两只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葡萄糖;
②若两只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蔗糖。
(2)通过上述实验,确定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为蔗糖,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大致的实验操作步骤排序是:______。
①加入蔗糖;②加入该酶;③水浴在最适温度下;④控制不同的pH;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3)若该酶活性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将某试管的pH由c调整为b,则该试管中的颜色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该酶置于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酶,请在如图中表示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的变化曲线_______。
图为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细胞膜表面除糖蛋白外,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___________。
(2)若上图为丽藻的部分细胞膜,则K+浓度Ⅰ_________Ⅱ(填“>”或“<”或“=”)。若该细胞膜是白细胞的一部分,那么它摄入病毒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表面积扩大。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探究“水稻吸收SiO4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的实验,请完善:
①实验步骤:
A.取若干生长发育良好且相同的水稻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放入适宜浓度含有SiO44-的完全培养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根系对SiO44-的吸收速率。
②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
A.若乙组植株对SiO44-的吸收速率____________甲组(填“>”或“<”或“=”),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O44-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植株对SiO44-的吸收速率____________甲组(填“>”或“<”或“=”),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O4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G1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即停止分裂,停留在S期),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10 h,M期时长为l.9 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______ (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为什么?_________。
(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装有5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溶液M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停止上升
B.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min内发生质壁分离,10min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图乙中A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图甲中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