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鳙鱼生活在中层,以浮...

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鳙鱼生活在中层,以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变

B.鳙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C.捕捞小型野杂食鱼和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

D.该池塘中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A 【解析】 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 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3)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A、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则鳙鱼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会改变,若以浮游植物B为食,则处于第二营养级,若以浮游动物A为食,则处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 B、鳙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B正确; C、捕捞小型野杂食鱼和适当的施肥,可以为鳙鱼提供更多的食物,因此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C正确; D、该池塘中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取样器取样法是最常用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查看答案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查看答案

某山区坡地因树木过度砍伐而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所用的调查数据主要是采用样方法得到的

B.在a年内,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物种③比物种①、②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D.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点后,灌木将持续占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为研究稻螟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地区将鸭子引入农田捕食稻螟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对4000亩地里的稻螟虫进行有效控制。据此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决定该地区稻螟虫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甲图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稻螟虫间存在捕食关系

C.乙图AB段,稻螟虫初始数量为N0,且每天增加3%,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

D.通过鸭子捕食稻螟虫属于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

B.据图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可知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

C.由图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

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