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

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鱼等构建人工湿地,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中_______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丙中A为第______营养级。

2)图中有一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它是_____(填序号)。

3)在该生态系统中芦苇、藻类植物等呈现高低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芦苇能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这种人工湿地的建立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4)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是群落的________演替过程,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__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而且该湿地生态系统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原因是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第二 ① 垂直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间接 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次生 抵抗力 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解析】 题图图中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⑦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⑨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⑩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从题目图可知,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成分,碳在甲和乙之间双向传递,所以甲乙为无机环境和生产者,而乙传递到丙,所以甲为无机环境,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所以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中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A是以乙为食物的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2)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图中有一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它是①,生产者不能利用养殖场污水中有机物。 (3)在该生态系统中芦苇、藻类植物等呈现高低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其中芦苇能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这种人工湿地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随之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该湿地生态系统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原因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如图甲;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如图乙。

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实验一中,去顶32 hIII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II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14CO2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Ⅲ组。

 

查看答案

为比较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在相同条件下的繁殖速度,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各取1个原生动物AB (说明:AB体重、大小、健康状况一致),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独培养;

第二步:定期统计两个容器中的原生动物种群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分别指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若修改后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单位:个)

       

动物种类

2

4

6

8

10

12

14

16

A

15

60

80

81

80

82

81

80

B

12

35

50

60

61

62

60

62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在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_______型增长。

②如果将AB放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培养(培养条件与单独培养时条件相同),原生动物AB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可能是________,但达到稳定状态时,该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________(填“多”或“少”)。

③原生动物AB的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分别属于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查看答案

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表示种群密度,则生态系统a-d种群中d一定是生产者

B.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则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

C.Y表示种群的能量值,abcd表示四个不同的种群,它们构成捕食关系,则c的数量增加会导致b短时间数量增多

D.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d的代谢能力最强

 

查看答案

下列过程可以“双向”进行的是(  )

A.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人体血浆和组织液间的物质转移

C.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

D.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能量流动

 

查看答案

朱鹮是濒危动物.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朱鹮增加15 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B.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C.易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