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1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1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白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该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
C.三体豌豆植株自然状态下,产生基因型为AAa子代的概率为5/18
D.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
家蚕结黄茧和白茧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I、i影响。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现出来。现有下面两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Y与基因I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实验二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
C.若实验一的F2中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5/9
D.若实验一的F1与F2中结白茧杂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占5/12
孟德尔利用高茎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
C.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证明了分离定律真实可靠
D. 若让F2中的高茎豌豆自交,理论上子代中矮茎植株约占2/3
辣椒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基因型为BB的个体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正常花粉。现将基因型为Bb的辣椒植株自由交配两代获得F2。F2中抗病与不抗病植株的比例和花粉正常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
A.3∶1 6∶1 B.2∶1 5∶1
C.3∶2 7∶1 D.1∶1 3∶1
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C.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B.由F2出现3:1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1:2: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