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野生型和突变体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
指标 类型 |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 叶绿素a/b | 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 胞间CO2浓度/(μmol CO2·m-2·s-1) | 呼吸速率/(μmol CO2·m-2·s-1) |
野生型 | 0.28 | 6.94 | 8.13 | 210.86 | 4.07 |
突变体 | 0.32 | 9.30 | 5.66 | 239.07 | 3.60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O2浓度、ATP与[H]产量等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
B.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
C.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速率比野生型低2.47(μmol CO2·m-2·s-1)
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一片叶子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实线代表二氧化碳吸收速率
B.“光斑”照射开始时,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慢于氧气释放速率
C.“光斑”移开后,虚线立即下降,一段时间后,实线才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光斑”照射产生的ATP和[H]还可以继续还原C3
D.B点以后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下图是某种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表格是某同学为验证温度对该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所设计的实验及操作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试管C |
① | 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② | 温度处理(℃) | 37 | 50 | 10 |
③ | 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④ | 反应时间 | 适宜时间 | 适宜时间 | 适宜时间 |
⑤ | 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⑥ | 现象 | X | 变蓝 | 变蓝 |
A.图中c点酶促反应速率较低,可适当升高温度提高反应速率
B.表格中试管B将温度降低至37℃保持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仍呈现蓝色
C.图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
D.表格中X处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
对下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在酶含量一定的情况下,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酶促反应速率
B.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横坐标表示放入清水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红细胞的体积
C.丽藻细胞吸收K+时,横坐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纵坐标表示K+吸收速率
D.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速率
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 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 浓度提高,大部分H+ 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 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好氧细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
C.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电能→ATP中的化学能
D.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
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C.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
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