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酯类免疫抑制剂,研究者通过实验探究雷帕霉素对小鼠成肌细胞能量代...

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酯类免疫抑制剂,研究者通过实验探究雷帕霉素对小鼠成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1____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动物细胞中该物质中的能量来自_____这一代谢过程,发生场所为_____

2PGC-1YY1 mTOR 是细胞中调节线粒体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小鼠成肌细胞,检测转录因子 PGC-1 RNA 相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图1 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

3)免疫共沉淀技术是在体外进行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抗体 A 可与蛋白A 特异性结合,因此使用抗体 A 可将蛋白 A“沉淀”。如果蛋白 B 与蛋白 A 相互结合,那么抗体 A 在将蛋白 A“沉淀”的同时,也会把蛋白B“沉淀”下来。此技术常用于寻找和筛选与已知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①研究人员欲研究这三种转录因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PGC-1YY1mTOR YY1 抗体“沉淀”的情况,结果如图 2。实验中研究人员检测各蛋白提取结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根据图 2 结果,请在图 3 中构建线粒体中雷帕霉素与被沉淀蛋白间的互作模式图。

②若想验证该互作模式,可继续选择_____amTORbPGC-1c:无关)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 若互作模式成立,请在图 4 中相应位置用“—”画出可“沉淀”出的条带_____

4)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雷帕霉素对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是_____

 

ATP 细胞呼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雷帕霉素降低了成肌细胞内PGC-1基因的表达量 保证雷帕霉素不会降解三种蛋白 b 雷帕霉素可抑制小鼠成肌细胞中PGC-1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小鼠成肌细胞线粒体中PGC-1 蛋白与YY1-mTOR复合体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 【解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 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 2 C3H6O3(乳酸)。 (1)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动物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而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通过图1可以看出,未加雷帕霉素的组,mRNA和PGC-1的量都有高于雷帕霉素的组,而PGC-1是细胞中调节线粒体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所以图1 结果显示:雷帕霉素降低了成肌细胞内PGC-1基因的表达量。 (3)①实验中研究人员检测各蛋白提取结果的目的是保证雷帕霉素不会降解PGC-1、YY1、mTOR这三种蛋白。 ②通过图2YY1抗体免疫共沉淀结果看出,PGC-1加入雷帕霉素与YY1抗体免疫无沉淀形成,故想验证该互作模式,可继续选择b:PGC-1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若互作模式成立,图 4 中可“沉淀”出的条带如图:。 (4)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雷帕霉素对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是:雷帕霉素可抑制小鼠成肌细胞中PGC-1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小鼠成肌细胞线粒体中PGC-1 蛋白与YY1-mTOR复合体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赤腹松鼠是植食为主的树栖啮齿动物,常破坏林木的树皮,是主要的森林害鼠。为了防治赤腹松鼠对人工林的危害,四川洪雅林场的技术人员用PVC软管制作毒饵站,并对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的效果进行研究。

1)洪雅林场的赤腹松鼠构成了生态学上的一个__________。为了研究对赤腹松鼠的防治,技术人员需要调查赤腹松鼠________________,来评估防治的效果。

2)利用投放毒饵来防治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其生态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危害效果的研究中,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从毒饵站和饵料两个方面分别需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地

总使用毒饵

袋数/

无毒饵料取食数(率)

投放毒饵前

投放毒饵后

3

4

5

6

7

9

12

A1

100

1818%

33%

22%

22%

00%

22%

33%

A2

100

2323%

22%

44%

33%

00%

22%

22%

B1

200

71355%

21%

105%

105%

00%

21%

00%

B2

200

5829%

315%

315%

21%

105%

105%

525%

C

200

43215%

5427%

5829%

3015%

189%

3819%

4221%

 

表:毒饵投放前后各月各样地无毒饵料取食数(率)

4)技术人员在林场内选取5块样地,其中4块防治样地,编号为A1A2B1B2A样地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B样地每公顷安装8个毒饵站),以及1块对照样地,编号为C。样地在投放毒饵前后需要投放无毒饵料并记录取食数,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无毒饵料取食情况的结果如上表,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于此项研究,请为该林场未来的赤腹松鼠防治工作提出一项具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突触传递过程中,前、后膜内外离子的移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前膜对Na+通透性的变化趋势为______。在此过程中Na+离子的过膜方式是______

(2)引起突触前膜上Ca2+ 通道打开的原因是______

(3)图中①至④表示兴奋引发的突触传递过程。图中过程②表示______

(4)为研究细胞外Na+浓度对突触传递的影响,向细胞外液适度滴加含Na+溶液,当神经冲动再次传来时,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原因是______

(5)在突触部位胞内的钙离子主要来自于胞外。为证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提出可供实验的两套备选方案。

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方案二: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另取一组实验材料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锅头作为京酒的代表,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以下关于酿造 52°二锅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发酵产物含量中 52%是酒精

B.酵母菌可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酿酒时的环境温度会影响酿酒进程

D.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菌液的浓度

 

查看答案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所需的逆转录酶可取自于抗农药马拉硫磷小菜蛾的任一细胞

B.过程②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使用耐高温的解旋酶和引物对

C.过程③常用 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 DNA 的感受态细胞

D.过程④可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心、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重要手段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时,要把原生质体置于等渗溶液中,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获得单克隆抗体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 DNA 来自供卵母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