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鹿的体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
基因型 | A_ _ _ _ _ | aabbE_ | aabbee | aaBB_ _ | aaBbE_ | aaBbee |
表现型 | 赤褐色无斑 | 赤褐色无斑 | 赤褐色有斑 | 白色(胚胎致死) | 白色无斑 | 白色有斑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赤鹿种群中赤褐色无斑的基因型有20种
B.选用白色无斑雌雄个体交配,可产生赤褐色有斑的子一代
C.让多对 aaBbEe白色无斑个体交配产生出足够多F1,赤褐色有斑的比例为1/12
D.让多对 AaBbee赤褐色无斑个体交配产生出足够多F1,其中白色有斑比例为1/8
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mV左右的电位差主要是Na+通道开放Na+离子外流所致
B.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播
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a、b的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递质主动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有关
在黑暗条件下,将分离得到的类囊体放在pH=4的缓冲溶液中,使类囊体内外的pH相等,然后迅速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8的缓冲溶液中,结果检测到有ATP的生成。根据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溶液的H+均来自水的裂解
B. 黑暗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
C. 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腔内H+浓度较高
D. 若使类囊体的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增大,ATP生成量不变
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该细胞处于后期Ⅱ,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B.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C.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
D.该细胞可能由初级卵母细胞经前期Ⅰ的染色体片段交换后产生的
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生存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损害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的现象,如欧洲兔被带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可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可引起群落演替的发生
B.y1年后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化反映狐狸也是袋鼠的被捕食者
C.y2年后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与病毒的专性寄生有关
D.y3年草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是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若从F2中取出与亲本黄色圆粒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籽粒播种后自交,则后代分离比为( )
A.黄色圆粒︰绿色圆粒=3︰1 B.黄色圆粒︰黄色皱粒=3︰1
C.黄色圆粒︰绿色皱粒=3︰1 D.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